hist
本报讯(记者张蕾)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举行线上签约仪式,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与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博士代表双方,在线签署了关于空间信息技术助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未来5年内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监测与评估、研究咨询、能力建设、信息共享、活动组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全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郭华东指出,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也是HIST新10年发展的开局之年
3月17日上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简称IICC-X)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李尔吾、项目部主任张良拜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并与HIST举行了交流合作研讨会。会议由HIST副主任陈富龙研究员主持,HIST科研骨干、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参加了此次会谈。 研讨会主要围绕丝绸之路遗产地监测情况、西安地区世界遗产监测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丝绸之路遗产地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大公网讯(周琳 )自2017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九寨沟景区关闭并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23日发布遥感监测显示发现,经过两年的自我修复,九寨沟景区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风采,且受地震的影响,产生了更加壮丽的新景观。不过,灾后的旅游活动,仍需防范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中新网衡阳11月14日电 (记者 傅煜)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衡阳分中心正式落户衡阳师范学院。作为HIST在中南地区设立的首个科研基地,该中心将立足中南六省,面向东南亚地区,致力于利用空间技术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与保护。 HIST于2011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建设,旨在利用空间技术为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的监测和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将于2016年9月11日至15日在安徽黄山市召开。对话会由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建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黄山世界遗产管委会联合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人与生物圈秘书处和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协办。 黄山对话会是HIST联合黄山世界遗产管委会创办的一个国际平台,旨在为UNESCO名录遗产(包括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决策者、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和高校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分享名录遗产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空间技术在名录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立于2001年,此学科主动适应行业和河南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以发酵微生物新品种选育、生物活性物质生物转化、酒类风味物质研究和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为研究重点,注重发挥对本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该学科发展形成了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分离工程等3个主体研究方向,成为学校第一批优先发展学科,并列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河南省特色专业和河南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训基地,建有两个中试车间和一个食用菌研究所。 现有教师40人,教授8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