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
甄试 3 缴费:109年9月30日上午9时起,至10月7日晚上12时止。 上网报名:109年9月30日上午9时起, 至10月7日晚上12时止。 凡于国内经教育部立案之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含 109 学年度硕士班应届毕业生),或于符合教育部采认规定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入学时第一次大学英语能力测验第2级已达160分者,毕业前必须达到大学英语能力测验第2级240分,否则必须接受英文补救教学课程辅导。 入学时第一次大学校院英语能力测验第2级未达160分者,毕业前进步达60分以上,否则必须接受英文补救教学课程的辅导。 本系课程配合学生考取专业证照的需求进行规划,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取得专业证照,以培养学生考取专业证照的能力,本系并将学生考取证照列入9**年度起入学新生毕业门槛,毕业前必须取得2张专业证照与1张基础证照 (依照本系订定之“文藻外语大学数位内容应用与管理系学生专业证照毕业门槛实施要点”办理)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好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学校启动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工作安排,我院各系主任组织各系教师、课程负责人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本系教师意见,分别召开研讨会,就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 研讨会由各系主任主持
•凡本校大学部各学系二、三年级学生, •申请日前一学期学业成绩达主系原班级50%(含)以内者,并经面试合格者, PCP国际证照、 ITE经济部资讯专业人员(资讯管理应用专业人员、网络通讯专业人员) 本要点依据本校“各学系学生修读辅系办法”订定之。 凡本校大学部各学系二、三年级学生,申请日前一学期学业成绩达主系原班级50%(含)以内者,并经面试合格者,得申请以本学系为辅系。 通过以本学系为辅系之学生(简称辅系生)本身科系满足学分修满本系开设必修与选修20学分
本系原名银行学系,于民国四十七年设立,为国内各大学中最早培育金融专业人才之系所,历届系主任有汪茂庆教授、童秀明教授、张震复教授、侯金英教授、游坤敏教授、殷乃平教授、张 春雄教授、朱浩民教授、陈松男教授、李桐豪教授、霍德明教授、沈中华教授、江永裕教授、廖四郎教授、黄台心教授,林士贵教授,现任主任为江弥修教授。 成立至今有毕业校友二千余人,服务于金融业者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多人担任银行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另有十余人分别在国内外大学任教,而在政府或企业机构担任高级主管者亦为数颇多, 本系培育之人才,广为社会重用。本系自八十五年起改名金融系,自八十四年八月开始,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班并入本系,并于八十八学年增设博士班,以培养金融 高级研究人才
资讯与图书馆学系前身为教育资料科学学系,于民国60年由方同生先生鉴于我国科技、资讯检索、流通技术落后美国,因而创办本系。80年成立教资研究所,分立为视教组及图资组。86年教育科技系独立于教育资料科学学系之外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开发对地球生态环境与资源已经造成严重的破坏,造成生活环境品质的不良、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及气候变迁等。在已开发国家中,对生态保育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已经逐渐爬升为社会主流;在台湾,对生态保育与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有同样的趋势。 国立台南大学生态暨环境资源学系成立于2008年,为国立大学中唯一以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及生态保育为教学与研究主轴的科系,是一个跨科际领域的学系,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与前瞻性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胜利闭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我院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搞好我院各项工作,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根据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淮发[2004]1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就我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通知如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会议。学习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系参考部定及校订一般科目之审查重点为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 弹性学习时间学习成果(包含自主学习或选手培训或学校特色活动) 1-1 专业科目、实习科目及资电类(含资讯、电机与电子)群之各技能领域之学习表现。 1-2 一般科目:自然、数学领域课程学习表现
持续发展系所课程独特性--“游戏治疗”与“特定咨商理论取向治疗:人文与认知行为”;其次,强化学生取得合格心理师资格之能力,以及未来设立博士班,提升本系所之专业知名度。 与相关机构与组织形成建教合作机制,提供大学部、研究所实务训练与专业学习机会;其次,设立专业实践课程,透过各种实务工作坊举办,训练学生专业与行政能力,传承本系所特色与精神。 规划师生研究团队,鼓励所有教师相互合作,有系统的提出各种整合研究计划,并带领研究生共同参与;透过实务、研究与本土经验的整合,有效提升教师与研究生的研究与发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