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
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是实现多模态感知与交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生物特征多样性、数据模态异质性、数据标签不完整性,数据分布不均衡性等特点。借鉴人在多模态与多通道信息处理中的机理,研究面向生物特征识别的多模态的互补特征表示,跨模态鲁棒关联、以及数据与模态缺失建模方法,实现复杂场景条件下对生物特征的鲁棒识别与深入透彻感知。 1. 在问题层面,关注生物特征数据增强与处理、多模态与跨模态生物特征识别、视觉对象结构化表达、生物特征活体判别和生物特征中的生理与状态特征分析
原标题:中国国产大飞机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首飞”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6日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获悉,C919大型客机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首飞”。 C919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为150座级以上中短程单通道窄体客机,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畅销的空客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 据介绍,C919大型客机在基本完成机载系统安装和主要的静力、系统集成试验后,现已进入“首飞”前的冲刺阶段: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和模态耦合试验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2001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理和生物物理系进行博士后深造,于2010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担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异常机制,发明了一系列的高时空分辨率生物医学成像的可视化手段,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多个奖项
为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创新意识,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部携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特邀请陈志奎,结合自身的研究和经验,主要介绍大数据的可用性研究,通过对异常数据进行可用性分析处理,提升大数据的数据质量;大数据的分割与索引:利用有效的数据分割方法将大数据划分到集群存储节点,并综合考虑物理节点的性能,实现大数据的均衡索引与快速查询;大数据的统一表示:利用张量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统一表示,并通过高阶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大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大数据的融合分析:设计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从数据的不同侧面对大数据进行补充学习,得到更有效的数据表示特征;大数据的隐私保护:设计云端数据隐私保护与加密算法,实现大数据的安全处理;软件平台与应用:研制了一个基于Spark的大数据处理算法库平台。 陈志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泛在网络与计算研究所所长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微光医疗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深圳,在西安设有研发基地,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孵化、重点扶持打造的医疗产业公司。微光医疗深耕激光医学技术领域,运用国际领先的光电技术、秉承医工结合理念,致力于微创激光介入创新诊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全球创新与自主生产。 公司自主研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系统”于2020年4月获批NMPA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正式进入市场并成功实现商业化
与纯半导体器件不同,新微机电系统 (MEMS)的开发总是需要新的生产工艺。至少工艺方法和模块必须修改,因为目前还没有能应用于所有新的微机械组件的通用标准方法,这在半导体开发中不足为奇。 若要使主要由机械性能决定的结构元件能够正常工作,无论是优化系统设计还是工艺设计,都十分必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董超一行到访开云全站版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开云全站版,参观了开云全站版机器人产业开云全站版、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等相关实验室,并在B1-233会议室进行座谈交流。开云全站版党委书记周月云、年轻副院长朱文博、电气工程系主任郑伟佳、吴俊君副教授及多模感知团队骨干成员等参加交流。会议由朱文博主持
文心一言是一款百度推出的智能聊天软件,软件拥有强大的功能,你可以在这里随时聊天,智能机器人配合你聊天,各种话题都可以在线讨论,实现了人工智能的真正意义,有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1、为用户带来了非常强大的ai智能聊天功能,可以随时在线聊天,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聊。 2、软件界面设计简洁,操作非常简单,多种模式可供选择,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这里交流
报告时间:12月1日上午9:00 陈爱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灵长类中心主任。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神经生物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