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臂猿,也是中国海南特有的长臂猿。目前海南长臂猿仅存1个野外种群,分布在海南岛热带雨林,数量约3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名列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物种之首。 《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框架》将海南长臂猿的种群繁殖、监测、栖息地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以及海南长臂猿保护管理的协同、保护的科研教育与宣传、改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周边居民经济行为等内容进行细化,并作为重点研究标准,在法制、规划前提下,利益相关方有效协同,形成保护海南长臂猿社会合力
该文件在9月16日的查询中发现,武汉大学的官方网站早在5月6日就发布了有关李洪亮被免职的信息 ,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主任。 近日 ,互联网上报道,参加“小学生饮茶与抗癌研究并获全国大赛三等奖”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洪亮被授予“全国大学生三等奖”。9月15日,他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学院院长一职中辞职,由武汉市基础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南京市动物模型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辞职
《人类的起源》是理查德・利基写的一本历史类的电子书,精校藏书为您提供《人类的起源》epub、mobi、azw3电子书免费下载。 ● 达尔文的人类进化“一揽子”学说主导学术界100年,却在20世纪80年代被证伪。那么,在1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究竟如何胜出—— 是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导致了某种灵长类动物离开大树、用两足行走吗? 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兽骨,来自先祖打来的猎物还是拣来的腐尸? 拉斯科洞穴中摄人心魄的野兽壁画,是巫师在癫狂的仪式中创作出来的吗? 150万年前的直立人就已经能够流利地交谈了吗? “意识”这个生命的奇迹,从欺骗行为、埋葬仪式中可否寻到蛛丝马迹? ● 理查德·利基以直立人骨架“图尔卡纳男孩”这一20世纪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为起点,清晰明了地勾画了人类进化的四大阶段:700 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的“适应性辐射”;250 万年前人属的起源;现代人的起源
澎湃新闻9月16日查询发现,武汉大学官网早在5月6日已发布消息称,免去李红良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主任职务。近日有网传消息称,卷入“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赛三等奖”风波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于9月15日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 (原标题:武大李红良被免两职正接受审计,系研究喝茶抗癌小学生之父) 针对网传职务变动信息,李红良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需要联系党委宣传部了解情况;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需要发公函采访
7月31日,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杨清来副教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做专题学术报告时,解释了目前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 他介绍说,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病毒,可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率很高,从50%到90%不等
力争到2025年,显著提升本市生物安全应急管理、科技攻关能力,为上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今天上午,市科委与市卫健委会同市药监局、市经信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建立科技攻关体系的路线图。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市科委及时启动了一系列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赤猴(学名:Erythrocebus patas),是分布在西非的一种猴子,为赤猴属的唯一物种,共有4个亚种。体长为85厘米,尾长75厘米。上体皮毛桔红色,像一个毛茸茸的外套;胸腹部和腿脚白色
虽然近些年全球医药企业相关研发投入增加,但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周期变长,而作为医药行业研发专业化分工的产物,CRO企业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服务广等特点,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覆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 CRO(合同研究组织)是药物研发风险平均化和研发分工专业化的产物,目前已逐步发展为国际医药研发外包的常用模式。CRO涵盖了新药研发的全过程,根据服务阶段不同,可以分为临床前及临床试验CRO和化合物研究CRO两大类,CRO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全球新药研发
本文摘要:东方保健品网简介: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有所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有占到很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须。有些维生素如: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制备,制备量可符合动物的必须。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的屋必须;维生素C除灵长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制备
2015年4月4日,大理学院东喜马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在大理学院第三综合教学楼507室组织了“中国行为生态学论坛——黑白仰鼻猴研究与保护”。我所范朋飞教授作了题为“灰叶猴大种群形成机制探讨”的报告,讨论了灰叶猴大种群形成的主要诱发机制;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权锐昌报告了幼鸟进食触发排粪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为与会人员介绍了近期缅甸北部科学考察情况;我所任国鹏老师作了野生动物家域面积计算方法的相关报告。与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