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
我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英文里的 “smart”.Smart 这个字可以有好多解释,用在许多地方.它可以解释为 “很聪明”,或者指 “一个人衣着很时髦”,或者形容 “某个自认为比别人都好的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两种最普遍的意思,也就是 “聪明” 和 “衣着时髦、漂亮”.下面这个例子里说话的人用的是 smarter 这个字,也就是在 smart 后面加 er,用做比较式的形容词: 这个人很谦虚,他说:“我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是,我的小妹妹确实比我更聪明.我的几何和代数只是勉强及格.可是,她这两门课在班里都是第一。 ” 下面是一个弟弟在和哥哥比,他不仅不谦虚,相反地,他听起来很不服气: 这个弟弟说:“我哥哥凭什么认为自己是那么聪明?是的,他在大学时功课比我好得多.可是,要是他真是那么聪明,那我的工作怎么比他的好,我怎么钱比他赚得多?” 现在我们来看看 smart 这个字解释为 “时髦”,或者 “衣服穿得很漂亮” 的时候是怎么用的.许多美国人为了赶时髦,他们每个季度都要花好多钱去买几套新衣服,然后把旧衣服送给慈善机构、送给朋友、或者干脆扔掉.当然,大家都喜欢既买到自己喜爱的衣服,又能省钱.因此每当有减价出售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去选购.下面是一个人在形容他的朋友,花钱不多但是穿着却很入时: 这人说:“我之所以喜欢哈利是因为他在穿衣服方面很聪明.他在衣服方面花的钱可能不比我花的多,但是不知什么缘故他总能穿得看起来很时髦
番禺大学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 (寒暑假都在柳州) 本人现就读广州大学数学专业方向的研一学生,刻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工作负责,性格随和,易于合作。本人在大学期间曾做过初中和高中数学家教,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很大地得到提高.2013年5月,湛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第七届数学文化节之“数学分析”专业基础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高等代数”专业基础知识中荣获三等奖; 2013年11月,湛江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 2013年11月,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 (1年教龄) 大学期间,曾辅导一名高三男生数学,学生高考数学得到很大提高。2014年暑假曾在亲戚小学机构担任数学教师;2014年10月到12月,辅导越秀区一位初二女学生,学生成绩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提升到八十多分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4月18日) 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理论物理学家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数学是一个连贯一致,不断增长的概念。 新西兰的数学教育旨在通过学习和掌握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解释的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1年级到12年级,帮助孩子们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逐渐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并保持孩子们对数学这一学科持续而具有创造性的兴趣。 我们曾在文章中介绍过,新西兰的数学课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 在新西兰数学大纲中:“Number”“数”这个模块包含了level 1—level 6六个级别的内容,主要有“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希望能通过对”数“的认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呈现数字,进行准确的数字运算和数字表达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已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但根据经验,不少学生对方程的直线图像概念模糊。本课件旨在重温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为学习从直线图像找出方程作好准备。课件中有几个有关坐标的“规定”,教师可著学生尽量找出能满足某一规定的点的坐标,并记录在方格纸上
林亚南,厦门大学数学教授,在德国比勒费尔特(Bielefeld)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计划”人才,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数学研究》变为。 林亚南,厦门大学数学教授,在德国比勒费尔特(Bielefeld)大学获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学术期刊,2015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3篇,在全国1150种高等院校学报转载量排名中排名第4位,在全国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名列第24位
男,博士,教授。基础数学学科,代数及其应用方向硕士生导师。“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员
自明末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始,就遇到第一道门槛,亦即西方话语如何转译为汉语。而系统化解决该问题则是在晚清,由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跨越这一障碍。当时的中国学者不懂西方语言,多数传教士也不能用中国语言准确表达西方自然科学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西方科学对于中国语言是全新的知识领域,无对应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