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
陈禹仲,2022,〈启蒙时代的法律与自由:孟德斯鸠到亚当史密斯〉,发表于国立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专题演讲,台北:国立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22-05-03。 陈禹仲,2021,〈另一种政治亚里士多德主义?普芬道夫与国家目的论〉,发表于探索政治现代性学术研讨会,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21-11-07 ~ 2021-11-08。 Alvin Chen,2019,〈洛克:反奴隶的道德情况〉,发表于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从格劳秀斯到马克思,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9-11-04 ~ 2019-11-05
本书的特点是,除在方法论方面把“新古典主义”的理想产量理论用无差异曲线给以新的雕琢和发挥外,在目的论方面又发展了凯恩斯等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鲍莫尔简要地叙述了早期各家有关福利经济的论述后,就开始讨论理想产量问题。他用相当多的篇幅以他独具特色的数学公式发展了帕累托以来的无差异分析方法
报告主要内容: 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存在大量中日同形词。一般认为,由于中日同形词的存在为中日互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中日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在词义、搭配习惯、文体等诸多方面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误译或翻译不当等情况。本讲座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展开考察分析,归纳总结中日同形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结果主义(英语:consequentialism)又称 归结主义、效果主义、效果论,是伦理学中的学说,主张判别行动好坏或是非的标准,依该行动所(或是否可能、或是否意图)产生的结果而定,如一行动能(或可能、或意图)产生好的结果,该行动就是好的,也就是道德的。指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来决定,即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在伦理学的讨论中,结果论与目的论是同义词;与之相对的是义务论
[摘要] 陈鹤琴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总结出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死本,书本至上,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李晓艳,女,汉族,生于1993年7月,毕业于西华大学翻译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现任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大学英语、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及翻译研究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曾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三等奖、阿坝师范学院“精彩一课”课堂实录大赛一等奖。主持校级实验提升项目“英语专业视听说综合实训”一项,近年来致力于典籍学术翻译的研究,尤其是汉学家康达维典籍学术翻译实践研究
杜威认为,人对知识的认知,是从一连串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是行动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人的成长、知识的发展、心灵的形成,都是包含了社会的因素在内;也所以,杜威的教育,废除了传统性的课程,采用生活经验的教材,企图要从经验中,让孩子吸取知识,进而使孩子对环境探索的活动,成为正式的课程内容。 杜威,令人熟悉却也陌生的名字!尤其,将杜威与蒙特梭利与福禄贝尔并列于幼教大师教学法中出现,似乎名气声势马上就被比下去!的确,就实务的经验上,杜威当然不比蒙氏及福氏;因为杜威是标准的理论学派,就连他所提出的理念,也如同哲学般引人思索;但今天会将杜威提出来讨论,也是因为他所说明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理论中,可以说是最常被引用的前题与方向!因此,杜威即使没有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案,他的基本思想与教育主张也对幼稚教育、甚至更往上年龄层的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物理的因果封闭性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关于physical领域中因果的本质,在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有重要影响。很强的描述是这样的:物理的因果封闭性认为,“所有物理状态都是‘纯粹的’物理结果”(金在权语)[1] ,或者说,“物理结果‘只能’有物理原因”(Agustin Vincente语)。[2] 大部分接受这个理论的人,倾向于接受物理主义观点,即所有实体都存在且是物理实体
【简化生活】为你好陷阱:“骂你是为你好,如果是无相干的人我才不在乎” 很熟悉吧,这词。尤其对我而言。 A君就用“因为我在乎你所以才要骂你,而骂你则是为了让你进步,让你变得更好
71岁的阿姨,每天早上会去公园运动和一些运动的朋友们聊天,市区办的活动瑜伽、广场舞…都会参与、每天过的很充实,看起来非常健康自在的生活,但是每回跟我聊天,他总是说觉得自己快晕倒了,不快乐,早上起床都会有又撑过一天的感觉⋯⋯ 这样看起来,我觉得阿姨现在的生活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他的内心还活在成长的伤痛中还有身体衰老的担忧。 阿姨的状态让我想到心理学巨头佛洛依德和阿德勒的哲学思想。 佛洛依德表示,不管我们的情感或是行为习惯都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都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