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认为,人对知识的认知,是从一连串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是行动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人的成长、知识的发展、心灵的形成,都是包含了社会的因素在内;也所以,杜威的教育,废除了传统性的课程,采用生活经验的教材,企图要从经验中,让孩子吸取知识,进而使孩子对环境探索的活动,成为正式的课程内容。

杜威,令人熟悉却也陌生的名字!尤其,将杜威与蒙特梭利与福禄贝尔并列于幼教大师教学法中出现,似乎名气声势马上就被比下去!的确,就实务的经验上,杜威当然不比蒙氏及福氏;因为杜威是标准的理论学派,就连他所提出的理念,也如同哲学般引人思索;但今天会将杜威提出来讨论,也是因为他所说明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理论中,可以说是最常被引用的前题与方向!因此,杜威即使没有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案,他的基本思想与教育主张也对幼稚教育、甚至更往上年龄层的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杜威认为,人对知识的认知,是从一连串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是行动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人的成长、知识的发展、心灵的形成,都是包含了社会的因素在内;也所以,杜威的教育,废除了传统性的课程,采用生活经验的教材,企图要从经验中,让孩子吸取知识,进而使孩子对环境探索的活动,成为正式的课程内容。当然,这不会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但可以学会在怀疑、求证、实行的活动中去解决问题,也算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规则下,对于学校与老师的角色,自然就要有所要求。在杜威看来,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而作业的目的是要能够帮助孩子做生活的经验;老师的角色及任务,便是以较多的经验与较成熟的智慧,去引导或帮助孩子决定如何陶冶生活。这样以儿童个体为单位,用个人的经验与接触做成长与改造指标,的确是会强调要以儿童本身个性的适应度、全人的发展、及群体互助互动的和谐性为重点;但过于现实又理性的思想,也使得在课程设计与方法上,必须是要有目的的学习,或有计划的活动,才能会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作业;日后就也因为这过于实际及目的论,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情感教育的缺乏,为人所批评!

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其实是一直不断被使用的;尤其今天的社会这么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要从做中学,这恰不都是杜威当时提出的教育观吗?只不过他过於哲学又目的式的理论,就没有那么容易为人所了解或接受。但教育本就是一直不断被改进的,所以当所有教育大师的理论被一再修正后,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是非常高,而且都是想要以最自然、最生活的方式,来开发孩子的潜能,及引领孩子成为快乐的生活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