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亩
2013年上半年,农机化政策落实和农机化生产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农机工业产销两旺。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在32个省级执行单位开展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方式创新试点,对3000名基层补贴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全面推动补贴信息公开,严厉查办违法违规行为
成为一名家庭农场主,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应该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扶持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国际著名的水稻诱变育种家夏英武教授(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家。 夏英武长期从事水稻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教学和研究。选育成20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2.1亿亩,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人民日报北京2月3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3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共计完成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十年来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实现预期目标。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31个省区市,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昨天(30日)发布,截至2019年底,4855个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改革确定的保生态保民生两大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我国从2015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在保生态方面,改革实施4年多来,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全国国有林场6.7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得到休养生息。 在保民生方面,经过改革,职工年均工资达到4.5万元,是改革前的3.2倍
(9月20日)下午,第六届四川农业合作发展大会暨农博会在成都开幕。本届大会以“全面开放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发展。 四川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内媒周一引述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农业大学等调查指,内地耕地面积正在减少,且局部品质亦在变差。目前内地有19.18亿亩耕地,以现时的速度减少,预料10年后突破按照配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及粮食单产而厘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道林指,2009年至2019年间,内地年均净减少1100万亩耕地,跌幅较以往更多,现有耕地当中,真正种粮的占约七成,其余为经济作物、园地、林地等
记者9月28日从省林业局了解到,经过70年不懈努力,陕西省森林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3.06%,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三秦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美国宇航局监测显示,中国是全球绿色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其中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增绿最为明显。 威利斯人,省气象局监测数据反映,以陕北地区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平均值2倍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 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已明确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国家发改委在《行动方案》中特别指明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2022年1月14日生效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大加厚地膜与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力度,打击非标农膜入市下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版办公厅于2022年3月7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重点支持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关于2019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174095万亩),比2018年减少975千公顷(1462万亩),下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