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媒周一引述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农业大学等调查指,内地耕地面积正在减少,且局部品质亦在变差。目前内地有19.18亿亩耕地,以现时的速度减少,预料10年后突破按照配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及粮食单产而厘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道林指,2009年至2019年间,内地年均净减少1100万亩耕地,跌幅较以往更多,现有耕地当中,真正种粮的占约七成,其余为经济作物、园地、林地等。早前已有研究指出,部分耕地每亩净收益仅34元人民币(约42港元),令经营户被迫改变耕地至其他农业用途,出现非粮化的趋势,朱道林亦坦言“在现有粮价水准下,种粮并不赚钱”。

报道又指出,耕地减少主要因为违规用地问题,例如铁路、公路旁占用耕地建设超出标准的绿化带,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及人造湿地,进一步缩少耕地的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指,将内地耕地依品质高低划分为1至10级,平均等级仅得4.76,1至3级耕地仅得31%,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获誉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供应全国逾四分一粮食,惟黑土退化问题严峻,耕层持续变薄,部分耕地有机物质含量已比开垦之初大幅下降。而在改革开放超过40年期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市扩张用地等需求上升,亦同样导致耕地不断减少。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