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层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据统计,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仅为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此外,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及沿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壤墒情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与农业生产管理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土壤墒情监测与管理,是现代农政部门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用于土壤墒情监测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不单单只是监测仪器,接入信息化平台之后,可以及时向信息化平台传送数据,更便于科学管控,因此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应用,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土壤墒情管理科学化解决方案。 我国农业种植区面积大、情况多样,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分析,及时全面掌握作物整体情况,支撑政府作出科学部署,是护好“粮袋子”的重要手段。土壤墒情是用于判断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及时了解土壤墒情变化,既可以有效避免干旱的发生,降低危害损失,同时对于开展精细化的农业灌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尽管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目前,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洲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65%;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至60%。为何会有不小的差距?曾衍德分析说,种植制度方面,我国土地等资源利用强度大,南方一些地方是一年多熟,黄淮海地区是一年两熟,仅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而欧洲、美洲等国家多为一年一熟,一些国家还实行休耕轮作;产量水平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导致走的是大水大肥促增产的路子,必然带来化肥的大量投入;耕作方式方面,欧美等国家机械化水平高,深耕深松和秸秆还田较为普遍,而我国多数地方的耕层只有15厘米至2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差
顾名思义,天津旋耕刀就是外表是刀状,作用于耕地的工具,它是播种前松土的重要工具,得益于自身的优质性能,河北旋耕刀很是被农民青睐,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1、工作效率好。由于特殊的结构设计,比起其他的工具,它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松土任务,并且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时间,节省了工作成本,提高了纯收入
本文摘要:图为:耕地目前,我国耕地发育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白土层增厚,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尤其是一些补足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生产量。 粮食安全的显然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
中新社长春5月8日电 (记者 郭佳)今年入春以来,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吉林省冷暖空气“你方唱罢我登场”。近期一场倒春寒天气更是越过立夏节气,持续十余日,丝毫不买夏天的账。 8日的吉林省多地阴雨连绵,吉林省气象局将4月28日以来的低温天气定性为“轻度倒春寒”
根据土样有机质含量测定数据,按《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13]对吉首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级,结果如表1所示。吉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在10.0~89.1 g/kg区间内,平均值为20.19g/kg,属于三级标准,标准差为8.38,变异系数为41.51%,属于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30 g/kg,属较高水平的样本,其样本比例为12.1%;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30 g/kg,属中等水平,能够基本满足粮食高产所需,其样本比例为30.36%;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属偏低水平,亟需进行土壤培肥,其样本比例为57.54%
在世界上,中国是一个农业用水大国。在水肥机出现之前,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62%,有的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研究表明,这些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玻璃温室已经引进和发展了20多年。随着早期智能温室的发展,逐渐从科普观光转向绿色科学生产,从而为农作物提供保障。原因之一是露天种植蔬菜和花卉将面临更多的空气污染、雨水污染、虫害等,而玻璃温室为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