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亩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记者严冰)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树立全球生态治理典范,其资金投入、实施范围、群众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退耕还林还草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据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1999年以来,中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
编者注:日前,***院士宣布,杂交海水稻技术攻关路线图已完成,将在全国六个省全面开展耐盐碱杂交海水稻试种示范攻关,力争2020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希望,未来三年内,在全国推广种植一亿亩杂交海水稻。 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执笔的《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日前发表在《中国稻米》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5年-2017年,国家支持海伦、双城、北林等9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2018年-2020年,国家支持在宾县、青冈县、宝泉岭农场等15个县(市、农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其中海伦、克山、桦川、龙江等4个首批试点的县(市)作为整建制推进县(市)继续实施试点。 近年来,在国家资金支持下,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不断深入
2020年9月至10月,埃塞俄比亚境内沙漠蝗虫主要分布在北部裂谷的西部和东部边缘,新增危害植被面积154.40万公顷,其中农田48.82万公顷,草地41.03万公顷,灌丛64.55万公顷。 亚非沙漠蝗灾害监测与评估报告第12期 2020 - 10 - 13 2020年7月至9月底,索马里沙漠蝗虫植被危害面积126.61万公顷,其中农田0.29万公顷,草地18.91万公顷,灌丛107.41万公顷;也门植被危害面积115.71万公顷,其中农田27.07万公顷,草地12.32万公顷,灌丛76.32万公顷。 全球水稻主产国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今年9月进入水稻中后期生长阶段的主产国稻瘟病和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约3亿亩,总体而言虫害重于病害
综合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方案》和《意见》指出,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10月21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奖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与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颁奖。本次评选产生35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近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在北京召开免烧砖产品质量及市场应用座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教委、建设部节能中心、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东北建筑设计院、北京建都建材设计院、西安墙材研究设计院、贵州省建材设计院、国家建材墙材质量监督中心、浙江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站、宝鸡市砖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在讲话中说,积极推进墙材革新与节能建筑,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不减少、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据平安证券研究中心报告,“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且国家在未来十三五期间将针对水资源和大气资源的环保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进入新世纪,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而从国家各部委近期发布的文件及相关官员的表态来看,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3年上半年,农机化政策落实和农机化生产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农机工业产销两旺。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在32个省级执行单位开展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方式创新试点,对3000名基层补贴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全面推动补贴信息公开,严厉查办违法违规行为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记者李慧)“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旱地耕作层达到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达到20至2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这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林草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黑土地保护明确目标。 《方案》强调,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坚持保护优先、用养结合,促进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差异化治理;坚持政策协同、实行综合治理;坚持示范引领、加强技术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带动社会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