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亩
荣廷昭院士50多年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3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共计完成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十年来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实现预期目标。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31个省区市,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2013年上半年,农机化政策落实和农机化生产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农机工业产销两旺。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在32个省级执行单位开展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方式创新试点,对3000名基层补贴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全面推动补贴信息公开,严厉查办违法违规行为
12月18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有望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稳步提高
长沙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斌)记者昨日从湖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获悉,油菜高效可持续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成果在南方区域示范推广超2200万亩,新增收菜籽3.5亿公斤,新增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带动湖南乃至南方油菜种植面积稳定提升。仅湖南,油菜播种面积就由2013年的1890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2050万亩。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5%,每年缺口达2700万吨
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再超千亿件。今年以来,我国邮政快递业顶住多重压力,加大保通保畅,快递业务量比去年提前7天达到千亿件。 千亿件包裹里藏着致富的梦想,也藏着消费的新趋势、新方向
荣廷昭院士50多年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
为大力推动我国农化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4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合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合肥研究中心”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搭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致力于新型高效环保肥料助剂的研发、生产、供应和服务,积极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为服务“三农”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