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
温雪,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期间曾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交流访学一年。 入职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
曾用名任又之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3年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年被委任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后任该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哲学学科学位评议委员会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见习记者罗容海日前从我国最早的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获悉,该系百年庆典将于10月27日上午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届时将有近两千名系友返校。庆典前后展开的系列学术活动,成为系庆的一大亮点。从10月18日到31日,北大哲学系将举办“华人哲学家会议”“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系会议”等活动,并举行“虚云讲座――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及“哲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包括弗朗西斯・福山在内的众多中外知名学者将登上北大哲学系讲坛,给听众带来十数场高端、前沿的学术盛宴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参与中央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制定,曾参与起草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出版《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王恩洋先生(1897-1964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佛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1919年3月王恩洋先生怀着求学的愿望离开了亲人,与同学几人一起在重庆坐船顺长江而下至汉口,再转火车到北京. 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学习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受教于马叙伦与梁漱冥等先生,逐渐对佛教哲学发生了兴趣. 1921年,经梁漱冥和黄树因二先生介绍,他到了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习了佛法,从此开始了他研究佛的生涯,一生撰写佛教,儒教,道家及中外思想文化比较等,著述200余篇本,总字数440余万. 为能让学术界比较全面地了解王恩洋先生的学术成就,笔者现将王恩洋先生早年撰述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作一些初步考证,并将内容提要绍次出来.
本文摘要:7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洛阳市教育系统100余名中学教师和河南科技大学师生做到了一场为题孔子的精神家园的学术讲座,新的检视并建构了孔子的精神肖像,客观分析了儒家文化面对的机遇挑战。洛阳市人民政府杨萍副市长参加了讲座。 7月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洛阳市教育系统100余名中学教师和河南科技大学师生做到了一场为题孔子的精神家园的学术讲座,新的检视并建构了孔子的精神肖像,客观分析了儒家文化面对的机遇挑战
村田雄二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著名中国思想史学者、中日关系史学者。1957年生于东京。198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82年取得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学位,1982-84年之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留学两年,1986年起担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专业助教,1988年起出任东京大学教养学部专任讲师,2004年升任教授,1999-2000年之间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担任客座研究员
《愿你慢慢长大》希望你做一个优雅而可爱的人。刘瑜、周国平、贾平凹、庆山、刘慈欣、冯唐、李银河、郑渊洁、林清玄、丰子恺等共同为爱书写,用人生的智慧滋养孩子的心灵。 刘瑜说,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和热情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礼记》中说:“礼始于冠昏,重于丧祭。”在传统中国,丧礼和丧服是最重要的礼制。百多年来,丧礼的改革是中国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丧礼改革中的问题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生活方式中的问题,而清明节恢复以来的种种状况表明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