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中央电视台、天津日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媒体顾问。 1983至1990年北京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1990年至1995年北京旅游学院; 1995年至1998年美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7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广告学专业任教主要讲授《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学基础理论研究》、《新媒体与广告》等课程
为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实学研究成果,加快新时代新实学建设,9月24日,中国实学研究会举办了“2022中国实学大会暨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本次会议主题是“新实学 新实践 新起点”,采取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特邀嘉宾、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会员、理事单位及各界代表共300余人次线上参加了会议。大象国学网、孔子网等媒体进行了直播,3.4万多人次在线收看
简 介: 万俊人,男,1958年生,湖南岳阳人,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陈少峰,男,出生于1964年,福建漳浦人,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著有《中国伦理学史新编》《正义的公平》《企业兵法》《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等,发表论文有《文化与经济融合驱动经济发展》《文化企业亟需培育核心竞争力》《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经营伦理》《商业伦理学:基本问题及其分析方法》《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等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国人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楼宇烈先生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大主题,以睿智的哲思颠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了行动路线图。 楼宇烈: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诚守护者。北京大学国学研修班最受欢迎的主讲教授
5月20日,《河北日报》刊登陈鼓应先生为张建敏教授的专著《庄子与中国艺术》撰写的评介,题为“从艺术角度解读庄子哲学”。 《庄子与中国艺术》是张建敏教授潜心多年钻研的积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研究完美结合,一书以中国艺术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艺术的代表作品为例证,详尽分析了庄子哲学对中国艺术的深刻影响,以及中国艺术发生、发展与未来走向的内在规律。作者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研究,在书中得出了中国艺术与庄子精神拥有内在统一性的结论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参与中央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制定,曾参与起草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出版《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运转的社会,为了生计与欲望,劳苦奔波。我们陷入金钱、名声、地位、权力的泥潭,心灵日渐麻木,不知不觉忽略掉内在生命的真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