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参与中央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制定,曾参与起草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出版《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赵金刚,男,河南安阳人,198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2005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2009年获哲学学士并直接攻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朱子的历史观》,论文导师为陈来教授。2014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李存山教授
【概要描述】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199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至光明日报工作至今。 社会职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际儒联理事、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兼职教授等
(原标题:65岁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德国籍教授蒋一民逝世) 5月7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官网发布讣告称,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德国籍歌剧史研究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蒋一民先生于2020年3月23日晨因突发疾病在北京家中不幸逝世,享年65岁。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在讣告中表示,“根据疫情期间有关规定及其家属要求,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我院将在合适时间对蒋一民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以总结展示
【概要描述】张岂之教授,1927年11月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1950年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1952年毕业。现任中国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岂之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和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或自著的著作有:《中国思想学术史编年》(6卷)、Ⅸ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中国历史》(6卷)、 《中华人文精神》等,并在各类报刊发表有百余篇学术论文
简 介: 万俊人,男,1958年生,湖南岳阳人,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报告地点:综合实验楼报告厅(418室) 王治河,山东人。1960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3月3日中午,哲学系党委在人文学苑2号楼106会议室举行2022年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系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支部秘书及专职组织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束鸿俊主持
李少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首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198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并获哲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并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曾任学院党委副书记、政协海淀区第七、八届委员,北京大学教代会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副科长,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红河干部学校文化课教研室主任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