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史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发表讲话。该活动由日籍华人教授联合组织'会议和日本政法学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两国250多名学术界人士参加。 杨宇在致辞中说,建交50周年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主讲简介: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广告协会理事,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图形符号研究与再设计、传统造物设计研究、品牌形象系统创新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设计实践
闫德华,女,汉族,1970年5月生,山东曹县人,法学博士,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讲师。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山东省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读硕士;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读博士。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社会结构的内外张力与‘阿拉伯之春’的发生演变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境外劳动力流入问题研究”)等项目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于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刊物。它创刊于1832年5月,**战争期间一度迁到澳门及香港办刊,1845年返回广州,停办于1851年12月。全书共20卷,232期,共发表30类1262篇文章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一个系。它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系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具备比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和外语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报告人简介】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领域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唐朝朔方军研究》、《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等多部;主讲的《唐史五讲》《唐史四讲》分别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一流课程,并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网络平台播放。 磬苑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230601龙河校区:合肥市肥西路3号 邮编:230039
近日,2021年营口市社会科学研究招标课题经过课题申报、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立项项目名单已经公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5项课题获批为重点课题。 各项重点课题中,孙孝伟老师以“海绵城市视角下营口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史研究”为题,董海涛老师以“关于营口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研究”为题,袁晓明老师以“新媒体背景下党史教育新路径的探索研究”为题,焦润阳老师以“从百年党史看中国***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其在营口的实践历程研究”为题,唐露老师以“关于‘互联网+’背景下营口党建工作模式建设的研究”为题,涵盖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党史党建等各领域,将为营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3月1日全省外事工作会议上,我院正在编撰的《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列入我省2019年外事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上指出,切实发挥智库机构作用,依托省内智库、研究机构,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研究,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避对外经贸合作风险提供信息、智力支持。加强与沿线友好国家官方智库合作,支持省社会科学院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共同编撰《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启动合作编撰《中国与白俄罗斯友好关系发展史》《中国与阿塞拜疆友好关系发展史》,力争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院历史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978年长春师范学院就设立了政史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历史学专业在“十一五”期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列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4年,被列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18年,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2019年进入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行列,获批建设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历史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阶段工作;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安危,1942年生,中共党员,资深翻译家、斯诺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创始人;长期从事外事工作,曾为来访的20多位欧美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做过口译;业余钻研欧美文学和中美关系史,与美国作家海伦·斯诺有着长达19年的忘年之交开创了“海伦·斯诺研究”学科。自80年代初,先后22次赴美国访问、讲学,协助官方和民间缔结了不少友好城市和友好学校。把从美国搜集到的有关斯诺与中国革命的文献、照片及实物300余件,捐赠给文物部门,于1987年在西安创建了永久性图片实物展览“伟大的女性一一海伦·斯诺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