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篇
摘要:本报告从小波的发展出发,引入轮廓波,小波提升以及小波散射变换等概念,结合机器学习,将小波应用到步态识别、图像分割等实际背景中。此报告始于上述小波概念的直观理解和应用算法的核心思想,让受众者理解小波分析是如何随着应用需求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理论的产生而不断深入发展的。 报告人简介:郭蔚教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研究生导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任西南医院普外科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微创专委会委员
药剂科成立于1978年,2016年经医院批准成立更名为药学部。药学部是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和药学技术服务的重要医技科室,同时又承担全院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职能部门。 药学部共有27人,其中主任药师2人,副主任药师2人,主管药师14人
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三十余年,擅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在转化研究、肿瘤大数据工作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议专家,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匿名评审专家,山东省社科联评奖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与亚太大国关系,在《当代亚太》、《东北亚论坛》、《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 主要代表作: 1.《俄美关系拟“再重启”的逻辑、领域及限度》,《当代亚太》201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6期、《政治学文摘》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2.《俄罗斯与美国对抗根源的几点思考》,《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5期; 3.《论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原因及俄美关系前景》,《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4.《俄罗斯外交战略调整: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6期; 5.《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问题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9期; 6.《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外交评论》2008年第2期; 7.《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2期; 8.《进程、动力与前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刘国新,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精神类疾病诊治,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致力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精神疾病,并在精神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上有一定的研究。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之症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对待每一位病人,深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爱戴和赞誉
作者简历:宁稼雨,男,1954年生于大连,汉族。文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作为医诺生物的核心专利技术-微囊技术从1.0发展到3.0,从实现活性成分的稳态化到应用的多样化,再到如今实现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医诺微囊技术不断为人类精准营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医诺生物采用独特的酶的定向进化与催化技术、多尺度发酵技术等,实现活性成分化学合成工艺的替代,为营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天然健康的原料,完成产品的价值链的延伸。 医诺生物将食品加工工艺与自身的核心技术相结合,形成工艺适用性广、品质优异、配比科学、协同增效的功能食品,同时为客户提供营养健康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张海英,女,主任药师。现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调剂、制剂、药库及药品信息等部分作业,兼任北京药师协会药物戒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我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点评专业委员会委员。 接连多年主办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并承当院内科研基金、北京药学会临床药学课题基金项目,现在以榜首作者和通讯作者宣布论文四十余篇,作为医学论坛报用药安全专栏的特约编委,屡次在报纸上宣布有关用药安全的相关文章
王健,2013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美因茨大学(2013-2016),慕尼黑工业大学(2016-2019)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山东大学工作。长期从事高精度对撞机现象学研究,主要包括高阶QCD(量子色动力学)修正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其博士论文受邀在Springer出版社Theses丛书出版,目前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总引用1000余次,多篇论文被粒子物理领域权威期刊《The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所收录,其多项理论研究结果被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和CMS实验组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