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是中国高等学校2011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同时对主修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军事、经济的概貌与特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有较强的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 ***思想概论、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级英语、高级写作、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等。 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素质高、学识宽阔、基础扎实、适应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人才
《牛顿新传》:科学的发展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能提供正确理论分析的严格的逻辑,一个是能反映客观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在牛顿时代,这两个条件已经具备。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已经给出了严格逻辑体系的范例
鲍国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作有《鲁迅小说史学研究》《世界意识与本土情怀》《现代中国小说史学之建立——以鲁迅、胡适为中心》《西潮中的新潮》《百年中外文学学术交流史论》《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等
藏传佛教夏鲁派(布顿派)由谁创立,该派情况如何? 夏鲁派的创始人是西藏佛教界著名人士布顿·仁钦朱(1290~1364),因此该派又被称作布顿派。 布顿大师佛学知识广博,著有不少佛教学和历史的书,他的全集有26函,共200多种书。他是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的目录的编纂人,后来《丹珠尔》的几种版本,基本上都是根据他编订的次序刻印的
本书是法国汉学家金丝燕教授开创跨文化学理论的代表作,首次对跨文化学形成与发展的学术史、理论史、方法论和个案特点进行全面阐述。主要章节有:跨文化学的缘起,跨文化学研究范畴,概念、框架、论题与假设,跨文化学研究的切入点,跨文化学的学术资源和基本问题,跨文化学的价值和意义,跨文化学新学科的前景等。全书理论阐释深刻透辟、个案丰富、语言富有诗意而要言不烦,是从事跨文化学研究的必读书目,同时适合于文艺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参考
何香凝美术馆图书室现藏图书约6000册,图书种类包括何香凝专题文献、近代史料、近代艺术史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和相关画册等图书。何香凝美术馆始终着眼于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创作及文献资料,同时也策划、展示、研究近代艺术史的艺术家、海外华人艺术、青年艺术家、当代艺术的创作,因此,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将视为图书馆的主要学术工作。图书馆将以图书交流、学者赠予、购置等多种方式充实有关近何香凝专题文献、现代史、思想史、学术史、艺术史、当代艺术、古典文史、西方经典艺术史著作、艺术作品图籍等多方面图书,以此确保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平台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善六大板块的文献研究典藏:一、何香凝研究及其艺术文献库;二、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著作及出版物;三、近现代美术史研究著作及文献;四、西方艺术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五、当代艺术研究及其文献;六、艺术史研讨班的专题文献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调查、唐辽宋时期佛教建筑,以及中国近现代建筑学术史。 另外,丁垚教授也参与了《历史建筑测绘五校联展》和《义县奉国寺》等专著教材的编著工作
本书是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之一。 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分为《法外说法》《书外说书》《道外说道》三部,本书收录了作者针对他主编的学术著作撰写的序和跋,共计109篇。 作者用主编这一方式集合学术研究力量和智慧,记录学术活动,倡导与建构新的刑法学术研究模式,也借主编序跋表达学术主张,流露思想情感,推荐年轻刑法学者,成为中国刑法学术史和作者个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法学术资源整合、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人才推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题指导会。会议特邀常州大学葛彦东教授做专题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主持指导会,学院近二十名申报或有意申报的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学大师钱穆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罕见的通儒,一生著述超过80本,可是从没有一本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系统专著。后人仅从他散落的演讲文章,及一些长篇散文中读到钱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真知灼见。 钱穆五十年代曾在新亚书院开授两次《中国文学史》课程,从中国文学的起源一直讲到清末章回小说,自成一套完整体系,惜始终未有机会将课程讲稿整理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