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
太赫兹(THz)辐射位于中红外和微波辐射之间,由于其单光子能量低和谱“指纹性”等独特优势,在材料科学、生物医疗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大能量太赫兹辐射源的缺乏是限制太赫兹科学和应用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有多种电子学和光学的方法可以获得太赫兹辐射,但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太赫兹脉冲能量均小于毫焦
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4年于四川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2009于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唐勇研究员&谢作伟教授)。2009年8月~2011年7月,在海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8月-2016年12月,任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2017年至今调入四川师范大学工作
张波,男,生于1981年12月,籍贯山东省惠民县人2004年鲁东大学物理系获学士,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2009年-2011年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生,2011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获博士,2011年-2013年12月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助理研究员,2014年开始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副研究员。 现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科研部主管。在硅锗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在Appl.Phys.Lett.、IEEEEDL等国际著名期刊与会议发表,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8项专利(含2项PCT国际专项)
费腾,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2018年9月被聘为教授
时间地点:2021年11月30日下午14:00,四方校区1教203 张焕瑞: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方向为有机不对称催化及氮杂环构筑。2015年7月于中科院青能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开发及场效应晶体管性能评价
2016年06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期间(2015.08-2016.04)以博士研究生交流学者身份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超快激光实验室交流学习;2016.07-2017.08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超快激光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用STM研究金属表面偶极子电荷转移对材料表面纳米结构的影响以及时间分辨双光子电子能谱仪研究金属界面界面态信息;2017.10-2021.08 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表面在位反应构建纳米量子结构、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物性表征,功能有机分子结构表征、物性测量。2021年09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要从事低维纳米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表征。相关研究成果以一作或通讯发表在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Nano Lett.,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李永强,博士,教授级高工,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领域:天然源农药的分离、鉴定、全合成及结构改造;新型高效的绿色化学农药的分子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教育及科研经历:2001年兰州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和2013年分别获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和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博士学位。2018年晋升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农药学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Engineering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or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用于重金属累积的酿酒酵母工程菌) 2.欢迎各学院师生前来听报告。报告会期间请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 Lavinia L. Ruta,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布加勒斯特大学化学学院任教
报告 时间:10月17日 上午9:00 报告人简介:谢卫青博士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马大为研究员。毕业之后留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姚春梅,1966年出生,女,汉族,浙江苍南县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近代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等职务。2016年5月起任澳门贵宾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