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
讲座时间 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15-11:15 时间: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15-11:15 地点:新理工楼225 报告人:张潮教授,1987年获纽约市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物理学会理事,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专家组成员,国际红外毫米与太赫兹波理事会成员。张潮教授在关于调制半导体微结构中电子输运的原创性工作中 发展了一套计算高迁移率电子系统电阻振荡的理论。他所推导的解决电子-激光相互作用系统的方法如今已经是研究许多电子材料和器件中非线性问题的基础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由物理系、电子信息技术系、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组成。现有7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现有在校生1097人,其中博士生31人,硕士生74人,普通高校本科生992人
学术研究以血管重建为切入点,着眼于力学环境对血管系统的作用,关注“力学因素如何产生生物学效应而导致血管重建” 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揭示血管稳态维持的分子机制,阐明血管重建的发病机理,寻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途径奠定力学生物学基础。代表性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发表在PNAS、Nano Lett、Cardiovasc Res、JMCC 等国际著名期刊;另外,作为第二主编编著了1本专著“血管力学生物学”,作为编者参与编著了3本专著。2016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 年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时间:2020年9月14日下午3:00 - Nature期刊分类介绍以及其内容类型介绍; - Nature期刊的审稿流程,包括评估标准,决策依据等; - 与生命科学、生态学契合度高的Nature期刊介绍; - 如何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工作。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韩国和蒙古国自然解决方案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并曾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多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 Am. Chem. Soc Phys. Rev. B 以及Appl. Phys.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以合作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 等期刊上的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