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星
开普勒-20f与地球大小几乎相同。 据新华社电 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日前首次发现两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它们也是迄今在类似太阳的恒星系中发现的最小类地行星。不过这两颗行星的环境不太适合生命存在
一颗估计不多于三倍木星质量的行星,名为北落师门b (Fomalhaut b),围绕着南鱼座的主星,距离我们25光年的北落师门公转。 北落师门在1980年代已经被发现有星际物资包围,具孕育行星的条件。在2004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北落师门有类似太阳系柯伊柏带的原行星 环,并有一条清晰的内边
spContent=自古以来,人们便怀着好奇的目光仰望天空,人类一直怀有探索宇宙的梦想。在天文学探索的道路上,无数科学家为天文学的发展奉献了一生。《天文学导论》将系统地介绍从太阳系、系外行星、恒星、星系、宇宙大尺度结构到整个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等这些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全面、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相关科学素养并激发学生对于天体物理研究的兴趣
近日,多名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又发现了一颗非常接近于地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 --- Wolf 1069 b。这颗系外行星围绕着恒星 Wolf 1069 运转,距离地球 31 光年。 想要在附近的恒星内寻找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异常困难
日本国立天文台、东京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根据阿尔玛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猎户座大星云中的巨大原始星“猎户座KL电波源I”旋转喷射气流的根部附近,含有一氧化铝分子。 恒星如何诞生,其周围的行星如何形成,这是天文学、地球行星科学极为重要的课题。在天文学方面,科学家试图通过观察恒星和行星的“现场”来理解这个过程;在地球行星科学中,科学家通过分析陨石和航天探测器带回来的样本来了解太阳系中第一颗行星的形成
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萨拉•西格和威廉•贝恩等人认为寻找外星生命时应该考虑所有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应该在观测系外行星光谱时寻找氧气之外的气体成分,甲烷也是一种示踪生命气体,生物过程也可以产生甲烷,因此我们应该在系外行星的调查中分析更多可能来自生物过程的气体,这样才有望发现外星生命。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800颗系外行星,其中的大部分与太阳系内的行星截然不同,太阳系内常见的类地行星在太阳系外似乎并不太多,这可能与我们的观测方法有关。系外行星中介于地球与海王星之间的行星类型较多一些,还有诸如木星这样体积更大的气态行星
C/2014 UN271 又称班纳─伯恩彗星,是目前以望远镜发现的最大彗星,研究2018~2020 年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的观测资料,研究人员认为班纳─伯恩彗星活跃时间比先前认为更早,且距离太阳更远。 一般当太阳光开始加热彗星表面,彗星的冰变成水蒸气并释放尘埃或沙砾,彗星就十分活跃,产生的薄雾称作彗发,协助天文学家准确计算成分。以班纳─伯恩彗星距离来说,仍相当遥远,水无法升华,但有类似距离的彗星,彗尾很可能是由缓慢释放的一氧化碳形成,之前只有一颗类似行为的彗星在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探测到
2021年,中国***成立100周年,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两批次中国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面向全球直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2021年,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展现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没有浪费任何时间给我们提供新的、美丽的图像。最新的图像是作为美国宇航局冰河时代项目的一部分发布的,该项目是韦伯的13个早期发布科学项目之一。这张图片显示了空间云的冰冻心脏,准确地指出了位于离地球500多光年的云中的不同冰区
主星LHS 1140与它的“超级地球”行星艺术效果图。 英国《自然》杂志、美国太空网1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一颗温度适中的岩态行星在经过小型恒星时发生凌星现象。这颗新发现的“超级地球”与主星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