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风者活动及沟通能力受损,生活及与人交流都困难重重。有中风校长参考言语治疗师方法,自创用唱歌学讲话,以数字歌、《希望》等耳熟能详歌曲,鼓励中风者高歌,重拾语言能力。

现年73岁、曾任两间中学校长的汤保归,54岁中风,语言及工作能力受影响,他形容当时顿成“废人”,花3、4年找方法学讲话。其后求助复康会,与其他中风者互相鼓励,成立新健社,举办运动及教唱歌,积极面对生活。

汤指,本港言语治疗师不足,只有中风初期可常获治疗,其后需隔较长时间才可见治疗师,故参考言语治疗师做法及阅读书籍,自创口部及面颊肌肉运动。5年前将教学系统化,创办“开心唱歌学讲话”,为吸引学员一起高歌,他多选数字歌、《大长今》主题曲等。他说:“见到身边人有进步,就知自己付出的努力无白费。”

56岁学员蔡宏方去年5月中风,初期医生说此生可能不能进食或说话,他一度透露想放弃生命,经家人鼓励下,努力学发声。经历一年多练习,他更可在女儿婚礼说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心脏科专科医生陈艺贤说,首次听闻可用学唱歌改善中风者的语言能力,认为有新方法是好事。他解释,有研究指3分1中风患者有语言障碍。本港每年有2万多人中风,一般药物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帮助不大,只可预防再次中风,故患者需接受职业、物理及言语治疗,惟康复时间或情况因人而异。

截至今年10月,医管局共有98名言语治疗师,局方指会因应服务需求及发展方向,定期检讨人手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