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硬朗的吴先生退休后,就以旅行及上日文课来打发时间,但最近家人发觉他走路越来越慢,甚至需人搀扶,且似乎心中有压力,常面无表情、独自发呆,记忆力也严重减退。

经过神经科的脑部电脑断层检查发现,吴先生的大脑半球有一些散发性的黑色小缺血点,研判有可能是中风。

进一步做脑部核磁共振,发现吴先生并无急性中风,但是在脑部半球深部有很多亚急性缺血斑块,血管也有阻塞情况,脑部血管超音波发现两侧头颅外血管有散发性血管斑块阻塞,且两侧均有大于30%的阻塞。

血液及血压测量更发现,原来吴先生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幸好 后来 医师同步替他控制“三高”问题,并在药单里,加上预防中风的抗血小板及低剂量的多巴胺促进剂,吴先生的症状才慢慢改善。

吴先生所患的疾病在医学上叫做“无症状中风(Silent stroke)”。传统上对脑中风的认识是“一半身体麻木、一半手脚无力”或是“口眼歪斜”等急性症状,但是像吴先生这种症状,常会被当做年龄太大了,所以走路不快、心里有不舒服、忧郁等。但吴先生是因忽略“三高”问题,导致血液中一些“垃圾”慢慢阻塞脑部小血管,所以症状会慢慢出现,很容易忽略。

但随着小血管堵塞的部位不同,会引发不同症状,比如脑部基底核的小血管被阻塞时,就会出现如吴先生的巴金森氏症候群;如果阻塞其他部位,也会有其他症状出现,如:失智、眼盲等。

此外,有些心脏疾病如心肌肥厚、心律不整等,也会造成无症状中风。这类病患的症状除了记性不好,常常走路会喘。这时就需要透过心脏超音波与24小时心电图,检查是否有心脏的小血栓打到脑部。因为从心脏打出的血栓,大小血管都会影响到,症状也通常比三高造成的无症状中风情况严重。

“无症状中风”它不仅会因症状不明而延误正确就医的机会,造成脑部不可逆的伤害,且一旦这种无症状中风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病人会出现类似阿兹海默症的血管性失智症。

简言之,“三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可说是因,而中间产物是无症状中风,最终产物即是血管性失智症。

◎无症状中风的非药物治疗:这一类的中风病人,在生活及饮食上需注意的地方与急性中风病人相似。

●运动:病人要每次运动30分钟,一周至少3次以上,以流汗为原则(不需大汗淋漓)。

●如有智力上的缺失,则鼓励病人多参与社交活动或与家人出外踏青,不要关在家里。

●饮食上少油、少盐,不需禁止肉类摄取,但以少吃或不吃红肉、内脏为原则,多吃蔬果。

●如果出现一些语言或行走障碍,可寻求专业复健医师或治疗师协助,透过语言及行走训练,生活品质才有保障。

◎药物治疗:

吴先生服用的药物,除了治疗“三高”药物外,还加进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Aspirin)来预防中风;此外可加一些低剂量的多巴胺促进剂来改善他的生活品质。

(作者为彰化基督教医院神经医学部中风中心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