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一句说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提到了人需要谷类、水果、肉类、蔬菜等四大类食物,可见自古人们认为蔬菜、水果是人体必须的基本营养食品。但近年来,不少人认为蔬菜、水果偏寒凉,认为会“越吃越寒”,多吃容易造成寒凉体质,故此不认同素食、生机饮食 (食生) 等的饮食习惯。那么,我们常吃的蔬果真的很寒凉吗?
就如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所有的植物、食物、药材等都有自己的偏性,这是受种植环境、泥土、气候、日照及下雨的情况而影响,并非在湿润泥土种植就是属于较为寒湿的植物,而就算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种植生产都会存在偏性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可以大体将他们分成寒、热、平和三类。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一本中医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整理了过往医家对不同食物性味的论述,非常值得参考!这样简单一例已经知道蔬果不只是寒凉了!“越吃越寒”的说法也只是以概偏全,有些人更求安全,在煮食时加入蒜、姜炒,这固然可以增加食物的温热偏性或调味之用,但其实这也不是必须的。非药物的食物,其实都可称为较“平性”的,或只有稍微的寒凉或温热之性。如果想要营养均衡,健康的人们其实应该各种性味的食物也应食用,不需太顾忌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也不需偏执于温热性味的食物,有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习惯、良好作息等,身体可以寒热平衡,吸收大自然不同食物给我们的能量与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