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神经质”,多数人常想到是负面、不好的情绪,但这属于一种个人特质,如同有人追求完美、做事急性子,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就好,若无因为焦虑引起胸闷、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或造成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学习意愿低落等,其实跟一般人并无差别。

“焦虑”与“焦虑症”不同,焦虑是种情绪,而焦虑症是疾病,它的心理症状也包含焦虑情绪,同时也会显现在恐慌症、畏惧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与创伤后压力疾患的病人身上。

一般而言,若孩童在校表现鲜少与人互动、独来独往、情绪表现不流畅,像是经常隐藏喜怒哀乐、常频尿或尿床等,家长就得注意。若症状严重,家长却未察觉,延后治疗恐易引发焦虑相关疾患,如忧郁症、恐慌症等。

此外,幼童遗传父母体质,或童年时主要照顾者的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这些被照顾经验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无形中影响孩子的个性养成,可能造成幼童过度焦虑,影响日后表现或身心健康。

因此无论患者或一般人,当身心感受压力、备感疲惫时,透过精油释放香味,由嗅觉带入大脑边缘系统可放松身心,或不妨适量食用甜食、巧克力等纾压食物,提升脑内血清素、多巴胺分泌,亦可感到心情愉悦。另外,配合腹式呼吸法,借由腹部呼吸调节、活化副交感神经,让焦虑导致过度活化的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进而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