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日渐富裕,物资丰富,痛风已不再被当作“富贵病”的一种,不同阶层人士均有可能受到痛风的煎熬。而痛风的形成,多数原因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例如过量进食红肉、内脏或酒精等高普林食物,令身体内的尿酸积聚过高,并高过身体的溶点,然后就会于关节位置沉淀。久而久之,当尿酸变成尿酸石并过量积聚于关节内,便会引致发炎。炎症会在极短时间,可能廿四小时内引发剧烈关节痛。而要适当处理痛风,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头两个阶段最易令人忽略。第一阶段称之为蜜月期,患者并未开始出现关节痛及其他明显症状,有些高危人士,例如有亲人很年轻就患上痛风、自己有肥胖问题、血压高、糖尿病或胆固醇过高等,都建议定期验血,监察血液中尿酸水平。治疗方面,根据国际指引,当患者发现血液中尿酸含量偏高,但又未出现关节痛情况时,其实并不需要用药物去降低尿酸,只需从生活中改善,例如减肥及进食低普林餐单。

当痛风出现第一次发作,病情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急性发作期。大部分病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是痛风,因为即使不加理会,痛楚亦会于三数日内自然消失,因而误以为痛楚是由其他外部创伤所致。如果尿酸问题继续被忽视,痛风发作的次数就会愈来愈频密,去到一个月内发作两三次;而痛楚维持时间亦会愈来愈长,可能由最初痛三数日,逐渐严重至痛一整个星期。其实一旦痛楚出现时,就建议尽快求医,及早诊治可以避免痛风痛情往更后阶段发展。医生通常会建议病人服用降尿酸药物用以治本。现今的药物安全系数其实相当高,不会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而两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又称不发作期,如患者能够控制饮食或持续服用降尿酸药物,不发作期可达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但也因为这个阶段无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容易使患者掉以轻心并停止服药,甚至恢复不良饮食习惯,尿酸浓度就会再次上升,沉积在身体各关节,逐渐形成痛风石。

当患者病情严重至去到第四期慢性痛风期,代表已进入不可逆转的阶段。尿酸石隆起,侵蚀关节并令关节变形。治愈亦只能针对其他正常关节,目标是尽量降低尿酸水平,阻止其出现变形或受到破坏。

处理痛风的方法其实极具针对性,一切以治本为先,大前提是降低病人体内尿酸水平。施手术将尿酸石移除只被视为治标的方法,因为当尿酸水平持续偏高,尿酸石亦会继续积聚,病人依然会承受疼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