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地开发了不少评估工具,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初步辨识潜在的读写障碍学童。老师和家长可按学生的年龄与学习阶段,利用各种量表来了解他们的学习表现是否正常。

学童在学前阶段的阅读经验和识字量不多,很难单凭三两个例子来断定他们是否有读写问题。由香港特殊学习困难研究小组研发的《香港学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家长版)》可助家长及早识别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和体能方面是否有偏差,及早为有潜在特殊学习困难的幼童提供适当的辅导。学前教育工作者亦可利用《香港学前儿童阅讀能力甄别测验(2011年版)》和《香港学前儿童阅读能力教师观察量表(2015年版)》为幼稚园学童作初步甄别。

2010年出版的《香港小学生特殊学习困难行为量表 (第二版)》适用于小一至小四学童,用以评估学童在阅读、写字和默书及写作方面的表现,同时评测学生的认知、语言能力、记忆力及专注力。此分问卷有免费网上版[1],须由熟悉受评学童的教师填写。此外,教师可透过2013年出版的《香港初小学生中文读写能力评估(第二版)》,检视初小学生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及识别学习读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以提供适切的支援。

目前本地大部分学童于初小阶段已接受教师评估是否有特殊学习困难,读写障碍问题理论上会较早被发现出来。不过,每年经教育局评估为读障的学童只有数千至一万多人,“漏网之鱼”始终不少,有些患者直至升上中学仍未被诊断出问题。中学教师可利用《香港初中学生读写困难行为量表(2009年版)》和《香港初中学生读写障碍测验(第二版)(2012年版)》甄别怀疑有读写障碍的初中学生。

读写障碍的诊断评估,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包括临床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职业治疗师等。当家长怀疑子女有读写障碍,应先与其老师商讨,若老师在校内亦观察到相同的问题,可经校方转介给教育局教育心理学家或到卫生署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接受进一步评估。教育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会透过个别面谈、家长面谈与运用标准化评估工具来了解学童的学习能力与学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