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睡觉是休息、闭目养神是休息、什么都不做是休息、进行感兴趣的活动也是休息。然而,当一个人压力和焦虑感太大,可能总是无法静下心来好好休息。

一项本地调查显示,接近四成受访青少年休息时感到内疚后悔。这份愧疚与不安,源于休息常被视为没有意义和缺乏生产力之事。很多人睡前想着待办事项、下班继续埋首工作、放假总是忙个不停。长期的过劳习惯,令人像失灵机器般按下停止键后继续空转,既不能暂歇恢复元气,亦无法以**状态运作,提早耗尽能量。

休息为身心带来多少好处,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取决于我们对休息的态度。不少人因为学习和工作压力沉重,无时无刻渴望休息。假日提不起劲做任何事,躺在床上睡觉、打机、煲剧,看似享受悠闲时光,但假如思维无法从日常任务中抽离,内心自责“浪费时间、不负责任”,只会加深焦虑与心理压力。结果身体是静止下来了,心灵上依然处于紧绷和疲累的状态。

为休息感到焦虑者通常特别有责任感,害怕自己停下来会造成负面影响。谨记一个人的价值并非与学业/工作表现和家庭责任等划上等号。请反思无法好好休息是源于社会压力、旁人批判或自我要求?学习为工作与休息定下界线,兼顾身体、心理、思维、关系等不同层面的暂歇需要。尝试对自己宽容一点,停止对休息感到愧疚,才能全心全意享受休息带来的放松与疗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