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热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一一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一一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文章③一⑦段围绕棉花写了哪四件事情?【小题2】请按要求品味语言。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整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简要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棉花里的父亲”的含义。
【小题4】第⑦段中有一句话:“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在海南,岂能错过鹧鸪茶?
李冰洁
①在海南,每走进一家饭店用餐,服务员都会先端上来一大壶茶,而且几乎是同一款。其颜色浅黄、味道微苦,有类似中药的特殊香气。细问之下,得知这是被文人墨客赞叹千年的“茶中灵芝”-鹧鸪茶。
②鹧鸪茶干茶样貌奇特,海南岛上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街边小店,都随处可见——乒乓球大小的圆圆一颗,外面像粽子一般捆扎起来,20个左右串成一串,一般成串出售,几元钱一大串非常实惠。有人说像沙僧脖子上挂的大佛珠,但在北方人看来,这造型更像我们熟悉的辫子蒜。
③“这个茶球是怎么做的?”见我好奇,皮肤黝黑的茶店老板操着一口海南口音的普通话讲解道:鹧鸪茶树是灌木,叶子比较大,采摘下来后不像传统茶类要经过杀青等工序,而是简单晾晒即成,应当属于毛茶,所以制作成的茶叶片也很大。
④晒干的鹧鸪茶叶片可以直接冲泡。为了便于携带和售卖,当地人会将茶叶采摘下来后几片相互叠加,卷成球状,再取晒干的椰子树叶一条一条作为绑带扎起来,系成一串后,放太阳下晒干或挂在房梁上自然风干。海南人家里待客,就是从这一串串的“辫子”上拽下一颗小球,直接开水冲泡,一壶味道清香独特的鹧鸪茶就泡好了。
⑤按照传统茶类的冲泡方式,泡鹧鸪茶采用的是“上投法”,即先加满一大壶热水,再投放茶叶。用大壶冲泡,也是因为叶片太大,便于冲泡后茶叶完全展开。
⑥“鹧鸪茶,跟鹧鸪鸟有什么关系吗?”我又问道。老板笑笑,耐心地继续讲,早年间在当地方言中,人们把这种野生灌木叫作“山苦茶”,据说是上山劳作时顺手从树上采来回家泡水喝,因其味道微苦而得名。“后来,也是传说,一个农民养了一只十分心爱的鹧鸪鸟,有一天鸟病了,不飞也不叫,整天打蔫,农民想起万宁那边山里有这种山苦茶,便翻山越岭采摘回来泡水喂给鹧鸪鸟喝。过了几天,鹧鸪鸟痊愈了,还活了很多年。这件稀奇的事慢慢传扬开,老百姓都说这茶能清热去火,就起名“鹧鸪茶”。这茶也成了家家户户最为日常的饮品。”原来这小小一颗茶球还有这么多故事,我遂对它产生了更多好奇。
⑦我查阅资料,看到清代名医赵其光所著的《本草求原》中如此记载:“鹧鸪茶,甘辛,香温,主咳嗽,痰火内伤,散热毒瘤痢;理蛇要药。根,治牙痛,疳积。”看来传说中老百姓所言不虚,鹧鸪茶确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⑧“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这是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海南万宁东山岭写下的诗句。听说海南东山羊肉质鲜美、毫无腥膻,也被当地人视为将鹧鸪茶嫩叶作为食物的缘故。
⑨鹧鸪茶树因生长于山区,所以海南琼中、乐东、保亭、五指山等地都是它的产区,但以万宁东山岭和文昌铜鼓岭的鹧鸪茶最为出名。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如今万宁一带还保留着一个古老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初,当地村民就进山采摘鹧鸪茶,并采上一些其他植物的叶子用来配制凉茶,这种以鹧鸪茶为主的、算是拼配而成的茶,被称为“五月茶”,是每家每户代代相传、人人会做的茶叶。
⑩我原以为苦丁茶是海南茶的代表,这番仔细了解下来才发现,原来鹧鸪茶才更像海南岛的“岛茶”,往来如织的游客们常会买上几串鹧鸪茶作为伴手礼。当然,鹧鸪茶也在传承中创新,我路过一些礼品店,看到售卖“鹧鸪小青柑”茶的,暗自揣测会不会因为同是球形,又都香气独特,能润燥去火、润肺生津,才使二者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据探店的游客说,一些商铺还售卖鹧鸪茶的创意饮品,比如与黎族米酒结合的鹧鸪酒灼花,甘甜清香的味道吸引着很多年轻人前去购买。看来下次登岛,必须去尝尝了!
(摘自《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由每家饭店都出现的同一款茶,引出本文的话题-鹧鸪茶。 |
B.鹧鸪茶的得名与一个农民用“山苦茶”泡水喂鹧鸪鸟喝而救了它的传说有关。 |
C.文章引用田汉“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诗句,表明了海南万宁东山岭茶叶的有名。 |
D.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写到作者自己期待下次品尝鹧鸪茶的创意饮品,表达作者对创意饮品的肯定。 |
【小题3】文章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4】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种以鹧鸪茶为主的、算是拼配而成的茶,被称为“五月茶”,是每家每户代代相传、人人会做的茶叶。
【小题5】文章标题为“在海南,岂能错过鹧鸪茶?”,用此标题有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