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的呀,却找不到父亲了。突然,我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我赶到大叔家一问,果然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不可,还说,自己还能动,不想增加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看走近的我,笑了,打着招呼。深深的皱纹在黝黑的脸上舒展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中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躬着前行。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有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柔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父亲啊,父亲!
⑥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⑦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⑧静静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美得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暖和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阅读短文,将①—⑦段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补充完整。回到家,父亲不在→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第③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小题4】请谈谈你对题目《棉花里的父亲》的理解。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小题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全文以【小题2】第三自然段写“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不穿鞋光着脚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是那么灵巧自如。 |
B.父亲不穿鞋光着脚。上街购物,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是那样稳健。 |
C.跟着父亲粗大的脚印走路,“我”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
A.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 B.因为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
C.因为不穿鞋是粗野的。 | D.因为虚荣心作祟。 |
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
【小题5】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