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小题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小题2】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小题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题4】请联系全文,从写作意图的角度谈谈你对结尾段“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的理解。
18-19七年级下·四川宜宾·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课内阅读:读《雨的四季》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小题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小题3】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小题4】文章的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小题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小题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小题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小题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小题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鲜果的温度

马汉

①入夏,各种时令鲜果轮番上市。

②江南瓜果丰富,醉李、枇杷、杨梅、葡萄、水蜜桃等一一应市时,人们一拨接着一拨地忙碌不停。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拎着各色塑料篓子,篓底、篓口衬着翠绿的蕨叶,拎花篮般匆匆而过,成为江南夏日的独特风景。看着,心里就明媚起来。这背后又是多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柔故事啊。

③醉李上市时,给友人打电话,说山里果农进城卖自家种的醉李,我恰好路过,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醉李,绿油油、紫盈盈半透明的像宝石,忍不住买了一些,给你尝尝鲜。友人就说,哎哟哟,你就自己吃吧,你老是想着我。

④杨梅上市时,故交打电话来说,“乡下亲戚送来些杨梅,我知道你爱泡杨梅酒,就特地给你留了,你在家吗?马上给你送过去!”电话这头就客气起来,你留着自己吃吧,你真客气哟!

⑤不知从何开口的人与人,因为一小篓鲜果而说了一大筐话。本已近乎休眠状态的人际关系,也因授受鲜果,而激活成了热络模式。

⑥我有位小学同学,又是从小同住一条街的玩伴。他有位山东烟台种樱桃的朋友,每年采摘完樱桃总要连夜开车,专程从山东运满满一车来无锡,给我同学尝鲜,又让他送人尝鲜,把收获的喜悦分享到大江南北。其实我与老同学平时各忙各的,联系处于低频率状态。每当樱桃上市时,他总会给我打电话:在家吗?这一句话,固定的语调,固定的内容,让我已有了固定的翻译,那就是“樱桃又熟了”。一接这电话,眼前就立即浮现起红如玛瑙油光锃亮的果实来,鼻孔里就嗅到了带着水气的香甜味。他开车将山东朋友千里迢迢送来的樱桃送到我家几盒,顾不得小坐片刻,又匆匆开车给其他朋友送去。他解释说,鲜果耽搁不得,我还是快去吧。送他走后,我除给自家留一点外,又将其余的赶紧分送给其他亲友。为此,电话、微信上的联络又得忙乎一番。

⑦往往还有这样的情形:我给谁送去了这样果子,对方却让我带回了那样水果,说是谁谁送他的,自己留了一半,正想给你送过去的,你恰来了,太巧了太巧了。于是“投桃报李”这句成语,有了现实版的注释。小小的鲜果,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甚至跨越了地理区域的界限,温暖着人们的心。

⑧今天早晨接到杭州堂姐的微信,告诉我快递已发出。那是去年“旧事”的延续:重情重义的堂姐去山中农家乐小住,发现房东家的扁尖挺好,买回自己吃之外,还执意送我一份,如今已是第二年寄我扁尖了。有来无往非礼也,等水蜜桃上市时,我就回赠她无锡水蜜桃。在充满温情的人与人之间,水果土产被赋予了春意般的人情温度。

⑨中午时分,手机铃响了。“马师傅,马师傅!”我知道,这是马路对面银行储蓄所的小姑娘。在诸如“马老师”“马先生”的一类称呼中,唯独这一声“马师傅”是独特而有辨识度的。在她眼里,我就是个常穿过马路去取钱存钱的退休老工人,她用质朴平常之心真诚以待。她曾请求我帮忙完成过指标任务,反正数额不大,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且没经济损失,所以就承接了,能帮人时就帮人一把吧。她倒是一直记在心里了。她在电话里说,马师傅,有一盒枇杷要麻烦您来拿一下的。昨天就摘下了,要拿回去赶紧吃哦。

⑩我虽没考证过互送时令鲜果习俗的形成年代和发展脉络,但已习惯了每年夏天,或是旁观,或是参与着鲜果在亲戚、朋友、同事、同学、邻里之间传递的这一过程。这种经过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鲜果,比起直接从店铺买来的水果,吃起来仿佛味道口感更丰富。

(选自2020年8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请从“鲜果在我和他人之间传递”的角度,概括详写的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
(2)堂姐连续两年给我寄扁尖,我回赠她水蜜桃;
(3)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杨梅上市时,故交打电话来说:“乡下亲戚送来些杨梅,我知道你爱泡杨梅酒,就特地给你留了,你在家吗?马上给你送过去!”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这一句话,固定的语调,固定的内容,让我已有了固定的翻译,那就是“樱桃又熟了”。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这种经过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鲜果,比起直接从店铺买来的水果,吃起来仿佛味道口感更丰富”的理解。
【小题4】本文运用插叙的写作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