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有趣的化学实验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从初中就不喜欢学化学,没想到,到了高中,新调来的化学老师,讲课非常的幽默风趣,我一下就爱上了化学。直到现在都能背元素周期表前几位,虽然它的用处都记不太清楚。


因此看到《藏在厨房里的化学实验》这本书,我毫不犹豫就翻开了,没想到这里的小主人公苏雨讲起化学来更加的有趣,就连从没接触过化学的人都能轻松弄懂。

本书的作者顾春晖,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理学博士;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曾荣获第23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博士期间发表核心论文13篇,后著有畅销书《化学人的逻辑》。

本书以家庭和厨房作为学习场景,记录了“饭店一家人”的生活,在购买食材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将化学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轻松地分享给孩子,在每节结尾处作者还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指导孩子用家中易取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将抽象的化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的科学活动。

总听人说我们要选天然食材,绝对不能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但实际上,生活中根本没有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东西。不管柴米油盐,食品药品,衣服鞋帽,还是化妆洗护用品……只要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都属于化学物质。

比如烹调肉类时加糖。氨基化合物与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具有迷人的肉香。鱼肉好吃鱼腥难闻,这种腥味来自鱼体内分解产生的三甲胺,醋能与三甲胺反应,从而消除鱼的腥味。因此熬鱼是要多放醋。看来懂一点化学知识,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书中穿插讲解了原子的定义,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三者的关系类似于英语学习中字母、单词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元素与原子,类似于“人民”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元素是集体名词,原子是具体的个体。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把结构与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元素放在同一个区域内,便于记忆。

我们常听说酸碱中和,它们是两种类别的物质。但是酸性物质不一定都属于“酸”这个物质类别。例如二氧化碳。碱性物质同理,有的物品不是碱,但也属于碱性物质。例如厨房用的小苏打。我们无法通过肉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可以通过加入“酸碱指示剂”,通过溶液的颜色推测溶液的酸碱性。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书中就用我们厨房中都有的食材大米、紫薯、小苏打、柠檬汁做了一个魔法紫薯粥的小实验。紫薯中含有花青素,小苏打呈碱性,能使花青素变为蓝绿色;柠檬汁呈酸性,能使花青素变为紫红色。懂一些化学知识,还能给生活增添这么多的乐趣,春节就可以用简单食材包出五颜六色的饺子,又安全又漂亮。

本书共分了八个章节,讲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材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不但可以自己加工制作安全的食物和饮品,而且注意控制能量的摄入,对于健康和身材管理都有很大帮助。原来化学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书中还附赠了充满创意的元素周期表海报,助力孩子用图示化方法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并喜欢上化学。现在,让我们打开这本书,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未知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