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烂了一锅汤圆后,我们发现了制作变色药水的方法 | 正经玩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汤圆/元宵呢?

小编今天吃的是紫薯馅的汤圆哦~

可是在煮汤圆的时候不小心煮久了

好多汤圆都漏了馅!

于是整锅水都变成了有点恐怖的紫色!

不过小编想,就在厨房用这锅紫薯水,

完全可以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快来看看吧~

实验器材

白醋,小苏打,紫薯汤圆(或紫甘蓝、黑枸杞),玻璃杯、所标杯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少量紫薯汤圆的紫薯馅于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淡紫色的溶液(如果用紫甘蓝可以把紫甘蓝榨汁后用水稀释),分别放入三个玻璃杯中。

第二步:

向一杯溶液中加入少量白醋,发现溶液迅速变为红色

第三步:

向另一杯溶液中加入小半勺小苏打,轻轻搅拌。发现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

第四步:

调整加入的白醋/小苏打的量,多试几次,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哦~

也可以试试先加白醋再加小苏打,观察颜色变化。

原理解说


看到这里,中学化学里关于酸碱指示剂的知识是不是开始复活了?

石蕊应该是课本里最早提到的酸碱指示剂了,小编当年好奇过石蕊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变色呢?石蕊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素,作为弱的有机酸,会随pH值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离,即轭结构的改变,由于溶液酸碱性的不同,显现的颜色是种不同程度的叠加。具体来说,酸性溶液里,分子是主要存在形式,pH越小越不易电离,因此pH≤4.5时溶液呈红色;随pH增大,平衡右移,电离趋势增大,碱性溶液里,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为主要形式,因此pH≥8.3时溶液呈蓝色

不难想象,其他植物中也有类似的色素,比如我们实验中用到的紫薯、紫甘蓝、黑枸杞中就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是许多类植物细胞(液泡)里的一类水溶性色素通称,有红色、蓝色、紫色、黑色等各种各样的颜色。花青素因为结构上带有**羟基,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不稳定,分子中也存在高度分子共轭体系。pH值改变后的结构改变会导致共轭结构的打破或重组,从而导致花青素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此颜色会随pH值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大致在pH<7呈红色,pH=7~8时呈紫色,pH>11时呈蓝色

pH 1-14下紫甘蓝提取花青素颜色变化

图源 紫甘蓝中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花青素在植物的花、果实、叶、茎、根里都有分布。植物中主要呈色物质都与花青素有关。也正是在细胞液泡不同pH作用下显现不同颜色,才构成这个缤纷的自然植物世界。

另外,我们有时候煮紫薯粥或者炒紫甘蓝会发现汤变成蓝色,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日常生活用水的水质不同,有些水的水质偏硬呈弱碱性,或者加入了一些有碱性的物质(比如碱地大米),这样就会让汤自然变成蓝色啦。

编辑:正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