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诗词里奇奇怪怪的植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为了勉励远在潭州担任知州的姐夫張舜民,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给他寄过两首诗,名为《寄潭州張芸叟二首》。其中一首如下: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曾评论说,这首诗的颈联颇有深意:
五六谓宣室兴来暮之想,蒸池之地其得久留之乎?得借留谓不能得留也。用贾谊长沙事而傍入来暮、借留二事,句法矫健,非晚唐能嚅哜(rú jì)也。

“宣室”,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来自汉文帝召回贾谊,在未央宫祭神之殿宣室夜半倾谈的典故。
“蒸池”,指的是蒸水,即湘江的支流之一,潭州亦在湖南,当时以长沙为治所。
而“来暮、借留二事”也是两个典故。
“来暮”,典出《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廉范在做蜀郡太守时,废除了禁止百姓夜间点灯做事的制度,老百姓用《五绔歌》来歌颂他的功绩:“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后成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词。

“借留”,典出《后汉书·邓寇列传·寇恂》。东汉光武帝南征,寇恂跟随,直至颍川。盗贼见寇恂到来,全部投降。光武帝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遮道请求留下寇勋。光武帝只好命寇恂暂驻长社县,镇抚吏民,受纳余降。寇恂治理颍川颇有政绩,离任后曾再回颍川,百姓请求皇帝,“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人用“借寇恂、借寇、借留”等代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诗人用贾谊的故事来勉励姐夫,虽然暂时栖居长沙,但总有机会被皇帝发现并重用的。所以不必有思乡的忧愁,要享受在地方为官、为民谋福祉的快乐,得到百姓的爱戴,才是为官之道。

颈联短短10个字,却用了四个典故,确实很有深意。
但相信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对颔联“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产生好奇之心。
吃鸭脚很正常,但为什么要秋天吃?更何况,春天吃猫头?
事实上,这是两种当季的植物。
陈师道和李之仪等人或以才受知于苏轼,或以词得轼之激赏,被并称为苏门六君子。
但陈在学诗时,并没有因循苏轼,而是多学“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鸭脚”和“猫头”的代称法也源自于黄庭坚。

“猫头”,即猫头笋,是毛笋的别名。
海盐南北湖周围群山盛产山笋,其中产于东邵湾、西邵湾者**。因其笋型粗壮,状似猫头,遂称其为猫头笋,具有壳薄、支粗、肉白、质嫩、味美等特色。
黄庭坚曾写过《谢人惠猫头笋》诗:
长沙一月煨鞭笋,鹦鹉洲前人未知。
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

而此“鸭脚”也非真鸭脚,而是指银杏叶,以树叶似鸭脚而得名。
黄庭坚在《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诗中有提到: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黄庭坚的诗中很喜欢用类似的代称,“琴高”用了传说中周末赵人琴高乘鲤鱼飞仙的典故,用来代指鲤鱼。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这句诗与“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意趣颇为相似,但陈师道用“鸭脚”对“猫头”,甚至比黄庭坚更为工整精巧。

黄庭坚不仅喜欢用代称,而且还喜欢给植物命名。
初春时节,有一种如雪似云、清香怡人的花朵在南方的山林间盛开,俗称春桂或山桂。
它的学名叫“山矾”,这个名字便是由黄庭坚赋予的。他曾在《山矾花二首》序中云:
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意为他曾经见到这种开满小白花的灌木,当地人称它为“郑花”。王安石想把它带回家种植,想为它写诗却忘记了它的名字。于是他为它取名为“山矾”。
然后还特地为它写了两首诗:
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

关于“猫头”,南宋遗民诗人舒岳祥在立夏日曾写过一首《三月二十九日立夏喜晴稍有自适意有自旧京来者问钱湖景物又复怅然》诗:
黄梅青李夏方初,新绿池塘浴小凫。
此日猫头削寒玉,他时鸿喙煮明珠。
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
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
“猫头削寒玉”、“鸿喙煮明珠”,乍读起来也令人十分费解。
事实上,猫头指的是山笋,“寒玉”便是晶莹脆嫩的笋片。
“鸿喙煮明珠”,指的是雀舌茶煮薏米,在初夏时节,是祛湿的应时饮品。

薏米与明珠的典故,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东汉马援曾经率兵出师南疆,当地气候闷热潮湿、瘴气横行,很多将士都染上了瘴疟之疾。马援便使用当地民间用薏苡治瘴的办法,保护了军队的安全,屡战屡胜。凯旋之时,马援带回了几车薏苡种子,没想到却为自己带来了无妄之灾。
马援去世后,被朝中奸人污蔑,声称他带回的是搜刮的明珠,整个家族都因此蒙冤。这个冤案被称为“薏苡之谤”,也因此诞生了成语“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舒岳祥年少时也曾亲眼见过这样的不白之冤,因此离开官场,一生没有再出仕。他用这个典故,或许也隐含着一些不平之气。

你还知道哪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植物代称呢?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