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稞成大产业!高原的宝藏走进千家万户,为农户带来2000余万元增收
(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说到青稞,许多人知道它是红军长征时吃过的食物,却不一定知道,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 3500 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当地人 一日三餐大多都有糌粑,它的原料就是青稞。在西藏曾当兵 20 年的退伍军人张义康,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这种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 —— 青稞蕴含着更多的价值。

“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 神话故事《青稞种的来历》里记载了播种青稞的过程,也反映了藏族先民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与大自然斗争的历史性一幕。青稞是西藏的民生之粮,但青稞的产量和使用量不均衡,是张义康在藏区工作发现和思考的问题。目前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年产量达到80万吨左右,但一年中农民所需、有效利用的仅占到一半左右,另一半缺乏有效利用。
看到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高原上的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就这样浪费掉了,张义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了解到,青稞是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它-β葡聚糖的含量是小麦的50倍;青稞的膳食纤维粉含量是小麦的1.5-2倍;黑青稞还含有大量的花青素。青稞被称为最好的粗粮,它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也可以改善肥胖和便秘人群的病症。这样一个好食品,如今却渐渐被人遗忘,朴素的青稞像是很难进入大都市多彩的生活中。

怎样让高原上的宝物为更多人带去营养和健康,同时为藏区人民带来更多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张义康决定立足高原、以此为起点,带领藏区人民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他奔走藏区的街巷与田间地头,深入专研青稞的生产加工方式。

以往,糌粑、青稞糖、青稞酒等传统食品主要通过分散的手工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那么如何增强青稞精深加工比重,延长青稞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一步步的研发过程中,他带领藏区人民共同探索各种健康、形态多样化的青稞食品,取得57项专利技术,创业以来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为近30万学生免费提供了青稞营养餐。立足高原作物、立足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物”,张义康能完成让西藏青稞走向世界的心愿吗?更多创业故事,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