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路上】会宁:撂荒地里种荞麦 金秋时节收割忙
金秋染大地,荞麦话丰收。当前,正是苦荞收获的时节,在会宁县广袤的山川田野,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收割机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侯家川镇古道村苦荞种植基地里,色彩明丽的荞麦杆随风起伏。一大早,余红军就驾驶着收割机开展忙碌的秋收作业,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荞麦穗在收割机的轰鸣中应势倒下,苦荞籽颗粒归仓。

农机手 余红军:我们是河南跨区的作业手,今天早晨来到会宁县侯家川镇收割苦荞,一百多亩苦荞今天一天就收完了,我们是每亩60元进行收割。

看着丰收的苦荞,忙着抢收的王建军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据他介绍,今年降雨量比较少,但荞麦每亩产量在一百五六斤左右,收入还是比较可观,同时,荞麦从9月中旬开始采收,预计一周左右就能全部收完。

侯家川镇古道村村民 王建军:以前这个地方是撂荒地,村上开荒种了苦荞,希望村上把荒地都种上,大家有点分红,增加一些收入。

会宁县深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地域优势和生态优势,用规范化、标准化方式实现土地合理轮作,大幅度提升土地产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为丰产丰收和农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大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及流转,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侯家川镇古道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李雪峰:今年我们村带耕带种,在撂荒地里种上了苦荞,大概种了一百多亩。想着下一年把其他组的撂荒地全部耕种了,加强管理,把收入搞上去,村集体好了,给老百姓分红,让老百姓多一些收入渠道。
(会宁融媒记者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