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小杂粮再迎新突破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在会议上致辞

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在会议上讲话

签约仪式现场

杂粮推介展示区

与会领导和专家深入固贤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高粱芸豆荞麦种业试验基地调研指导

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 文/张亚东 图/高旭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秋刚过,一场关于“杂粮产业发展”的行业盛会在革命老区、中国杂粮美食之乡——兴县举行。

8月15日,2024年全国杂粮产业发展交流会暨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委会会员大会在兴县隆重召开。凭借“兴县杂粮、中国好粮”的响亮声誉,这次大会吸引了国内杂粮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宴,更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的激情碰撞。这场关于杂粮产业的“绿色革命”为兴县杂粮的明天带来了哪些创新思路?又将如何携手书写杂粮产业的新篇章?

“解锁”杂粮新密码

历史与机遇共舞

山欢水笑迎宾客,魅力兴县展新姿。夏未尽,秋已来,兴县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高光时刻。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再次转化为惠及全县人民的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兴县杂粮的声誉再次蜚声全国,杂粮产业发展的步履越来越铿锵坚实,农业强县的宏伟目标正在由蓝图向现实蜕变。”干部群众由衷感叹道。

“兴县杂粮滋养了一代代勤劳善良、不断进取、奋力拼搏的兴县人民,造就了一道道营养丰富、可口美味的杂粮美食。”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从兴县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资源禀赋等方面作推介。他真诚邀约各科研院所、各市场主体能与兴县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为广泛的合作,并结出合作共赢的累累硕果,为推动兴县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位于黄河畔、吕梁山的兴县,是山西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在这片有着几千年农耕史的广袤土地上,世世代代的兴县人在山坡上开垦出农田,靠种植杂粮为生。

“兴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降水量较低,丘陵地、山坡地居多,适合发展小杂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冠清看来,兴县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小杂粮。

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的兴县,平均海拔1002米,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四季分明的气候,孕育出谷子、荞麦、玉米、高粱、绿豆等各种优质作物。

产业兴,则乡村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兴县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小杂粮”等特色产业,采取群众订单种植、订单收购、车间就业等方式,切实将农户“嵌入”到“小杂粮”产业发展链条上。

“科技绿动”杂粮田

发展规模再攀高峰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兴县杂粮产业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跨越之路。

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未来前景光明。过去的一年,兴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目标,聚焦杂粮全产业链条,坚持富民、富村、富县结合,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9个,培育出“山花烂漫”“晋兴红”“晋绥黄河湾”“晋绥红土地”“吕粮英雄”“清泉”“卧牛岭”等杂粮产品品牌。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先后荣获“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美食地标城市”“山西杂粮之乡”“山西优质杂粮之乡”和“中国生态好食材杂粮基地”“市级杂粮专业镇”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兴县小杂粮迎来大发展,是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注解。“本次大会在兴县召开,标志着兴县的杂粮产业已走向了全国的最前沿。必将推进全国杂粮产业科技在兴县的创新与应用,为‘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品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有力提升‘中国杂粮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市政府副市长庞明明在出席会议的讲话中,对兴县杂粮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希望兴县能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勇蹚转型发展新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以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引领,不断做优兴县杂粮品牌,做强食用豆产业,谱写兴县杂粮文化新篇章。”

说起把发展小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杂粮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杂粮种业基地,以科技创新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奋力蹚出了一条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放眼未来:“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希望更多企业了解选择兴县,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利共赢。我们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优良的环境,让广大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为兴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兴县地处黄河中游,境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小杂粮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作物研究所科技创新工程杂粮团队院谷物专家刁现民研究发现,兴县小米锌含量高于普通小米的20%。”大会上,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是最忙碌的人之一,他不只代表县委县政府和30万老区人民,向参加大会的领导、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企业家和媒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还在会场内外,见到各级嘉宾就推介:“兴县杂粮,中国好粮”。

资料显示,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约合作以来,共同建设全国杂粮生产、供应、培训实训、试验示范和种子基地,杂粮种业基地发展到10000亩,筛选出11个杂粮高产优质品种,成功举办了“兴县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太原发布会、第八届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兴县杂粮产业更加蓬勃发展。他希望各科研院所、各市场主体能与兴县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为广泛的合作,结出合作共赢的累累硕果,为推动兴县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兴县合作以来,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合作项目,全方位、全流程开展杂粮科技创新,推进“种业创新+产能提升+加工转化+品牌打造”系统工程。目前,种业创新基地建设进展明显,杂粮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品牌叫响,晋绥杂粮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揭牌运行,成为革命老区的又一张崭新名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将继续高度重视兴县合作项目的实施,推动杂粮成为兴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

“兴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杂粮产业发展劲头强劲、潜力巨大。希望兴县能继续立足自身优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杂粮的产量和效益。要加强联动协同,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创新、品种推广、产业提升等关键环节加大力气,共同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副处长李荣德说。

携手并进谋未来

杂粮产业奏响“新乐章”

杂粮品牌持续擦亮,招商引资再结硕果。此次大会是兴县积极发展杂粮产业、加快项目落地的成果体现,为推动兴县杂粮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在与会领导的见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食用豆团队首席、研究员武晶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晋绥杂粮研究院副院长贺建强代表晋绥杂粮研究院,与山花烂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虎平就中谷18号、豌豆中秦3号、荞麦中荞21号和中苦3号四个杂粮新品种经营权转让进行签约。北京农科智选农业科技公司、北京金禾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御食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小毛驴(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兴县本土企业签订了杂粮产品联合开发协议。

如果说现场大会亮点纷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专题讲座可谓“干货满满”。会上,温州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甘延太,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教授胡新中,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委会主任、研究员程须珍作了全国杂粮产业发展专题讲座。“杂粮要提升,我该懂什么?杂粮要发展,我该谋什么?能力要增强,我该会什么?问题要解决,我该干什么?”专家们通过这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激发了本土涉农企业及种植大户对杂粮新突破的思考。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巡展了杂粮推介展示区,与参展企业洽谈交流。会后,与会领导和专家还深入到固贤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高粱芸豆荞麦种业试验示范兴县基地调研指导,并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在解说员带领下,与会人员瞻仰烈士群雕像,驻足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通过革命文物和图文资料,详细了解晋绥革命历史,深刻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革命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大家备受震撼,纷纷感叹,晋绥精神、吕梁精神可歌可泣,千古流芳。

“这次会议规格高、影响大、收获多,是‘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品牌影响提升的一次宣传会、加油会、鼓劲会、推进会,必将为推动产业发展,做活乡村振兴文章,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兴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武军深有感触地说。

兴产业、富百姓,打响杂粮牌、走好“绿色路”。“兴县将紧紧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厨师之乡、中国杂粮好食材基地县’四大目标,持续抓好杂粮示范试验和适应性试验种植,全面推动晋绥杂粮研究院高效运行,全力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晋绥杂粮博物馆、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和杂粮交易市场,办好中国(兴县)杂粮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让‘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走出山西,叫响全国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强农产业。”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坚定地说。

勠力同心再出发,激情满怀向未来。乘着强劲的东风,兴县县委、县政府正带领30万老区人民,用心描摹“小杂粮撬动大产业、小杂粮托起大民生”的生动图景,乘风破浪向着杂粮兴县、农业强县的目标,奋力扬帆,逐梦远行。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