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的避暑丨彭竹兵
大学毕业以后,堂弟就在重庆工作。他有时会回曲靖马龙的老家待一段时间来避暑。
堂弟回来,一半是因为重庆太热,热得他们那些有假期的同事纷纷往外跑——有的跑到贵州,有的跑到其他气候凉爽的地方。听他说,前些年贵州许多地方成了重庆人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其实,云贵山水相连,云南也有避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见堂弟夏秋时节常往云南老家跑,他的同事们也渐渐知道马龙乃至曲靖的夏天气温不高,待着舒服;还知道夏末至初秋可以到山上捡野生菌、摘野果等。看到堂弟微信朋友圈的野生菌图片,他的同事们十分羡慕。
有一年夏天,堂弟带着几个同事来石龙村避暑,吃了文火炖老猪脚、清汤煮鸡、炒阳荷、炸荞丝等土菜,又上山拾了菌子,小住几天的他们充分感受到曲靖夏天不热。在石龙村里转悠了几天,他们建议村民装修一下村里闲置的房屋以此吸引川渝的朋友过来避暑。大家觉得这些提议不错,可是村里的闲置农房如何盘活如何改造,水、电、路、通信等。村里的亲戚总觉得这多少有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味道。堂弟笑着说,只要动起来干起来,慢慢地就会好起来,吸引外地人来本地避暑消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23年,堂弟夏天回来,发现村里的环境大有改善:人行步道修好了,道路旁还竖起了石龙村、纳章镇乃至马龙区的历史文化简介牌;大石洞、梯子洞被重新清理了,方便人们寻幽访胜;村史馆里有各种农耕老物件以及石龙“八大碗”和马龙土特产的图片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让人产生浓浓的乡愁。堂弟的同事对此也赞美有加,认为在石龙村避暑,环境好、经济实惠,还可以体验田野劳作等乐趣,一举多得。
也正是自2023年开始,来自川渝等地的客人们也纷纷向曲靖进军。七、八月里,曲靖的大街小巷,公交车、出租车上,人们总会听到川渝旅居者的声音,“干啥子嘛”“好耍喔”……这些声音有力有效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发展旅居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做活做好避暑文章,成了曲靖的一道亮丽风景。暑来寒往,曲靖的避暑也会产生由城到乡、点面结合、各方共赢、相得益彰的效果。
今年,曲靖雨水来得早,下得多。入伏前,本地野生菌早已登场,许多居民周末会驾车到周边村落上山拾菌子。微信朋友圈,一个时期全是白牛肝菌、红葱菌、青头菌等菌子。
路再远,老家是尽头;家再远,亲友相聚是盼头。最近,与堂弟聊天,话里话外可以感受到他盼望早点回老家避暑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