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栽培的品种来自哪,主要地区在农村,还有待进一步搜集
小懒猫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八十年代初,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农作物品种资源的补充征集工作,各省地、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各县的乡村进行大量搜集古老的地方荞麦品种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映西省从1982-1984年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力量,在全省6个生态区内共收集栽培荞麦种质资源271份,基本上清楚了全省茅麦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为莽麦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单一征集结合工作,深入农村,搜集荞麦品种资源。

许多地、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工作,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搜集荞麦种质资源。河北张家口地区坝上农科所在坝上和坝下10多个县搜集的近200份荞麦种质资源,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收集的。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通过专业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引种室,从日本引进的日本和尼泊尔的茅麦资源达120余份。专业考察对一些交通不便,资源十分事富的边远地区,组织专门的综合考察队(组),考察收集荞麦品种资源。

"六五"期间,国家组织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在藏东北、藏南、藏西北等地区收采了200余份茅麦种质资源的种子或标本。收集结果自1980年开始,陕西、山西、内蒙、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西等省根据国家科委和农业部联合通知,组织了荞麦品种资源的考察、补充征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全国考察征集了694个县(次),收集到2000余份荞麦资源通过近10年的工作,在广泛搜集和调查研究的碁础上,基本上清楚了我国茅麦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形态特点,为鉴定识别荞麦不同品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中国荞麦资源类型与主要形态差别如下:荞麦种质靖源收集的晨望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 IBPGR)制定的世界作物品种资源收集计划,确定各种作物优先收集地区应根据的3项原则是:当地该作物丰富的程度,已经收集的程度;近期消失的可能性。即资源丰富,尚未深入收集,加之近期因为推广优良品种或生态条件变化而有丧失危险的地区和作物,优先安排收集。我国荞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对于麦原产地的资源大国来说,所收集到的荠麦种质资源仅仅是部分而非全部,故尚需继续收集。

因此,应尽快组织力量对全国茅麦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收集,以便将全国荞麦资源收集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利用。展望今后莽麦种质资源收集是。由重点收集栽培莽麦种质资源转向收集野生莽麦种质资源我国是莽麦的起源中心,有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在荞麦属的15个种中,我国就发现有11个种。这些野生资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能生存下来,说明其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它们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虫、抗干旱、耐严寒等特点,是优异基因的重要来源,是茅麦育种的最好基因源。因此,今后的麦资源收集工作,要侧重于野生资源,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野生荞麦种质资源圃。从荞麦主产区转向非主产区和边远地区以往荞麦资源的收集,多在交通方便的主产区收集,而对那些交通不便的欠发达边远非主产区,则很少拽集或未进行捜集。其实自然条件恶劣,地理地形复杂,人们长期过着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地区,人为破坏资源的程度小,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荠麦资源,故今后收集工作要侧重于边远地区。

由重点地区综合考察转变为按作物(荞麦)考察"六五"期间,国家对西藏进与了重点地区考察,"七五"期间,考察的重点移至湖北神农架和海南岛,侧重在大宗作物上,荞麦只是"捎带"考察,因而收集的莽麦种质资源不可能作详细记载、鉴別、分类。今后应由从事荞麦专业研究人员组成小型考察组进行实际考察,以克服综合考察的弊端。由于荞麦专业人员长期从事养麦研究,对其分布的状况比较清楚,工作做得细,收集份数多能使收集的材料及时得到研究和评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荞麦资源我国以莽麦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有些国际组织和荞麦生产国,都与我国有合作,进行荞麦种质资源交换或进行联合考察,应抓住时机,积极合作,引进国外荞麦资源,以丰富我国的麦资源库。目前我国已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合作,开展有关荞麦种质资源交换研究项目,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好了,小懒猫小编今天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