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宁晋:头伏哩疙瘩二伏哩菜 三伏种荞麦
再过两天,就进入初伏了,而我的老家——冀中平原上的宁晋农村,却把初伏叫做头伏……

都说,热在三伏。可是,老家这些勤劳善良父老乡亲,却依然在忙碌中……
即使在流火的伏天,他们也难得休息几天,这就像一首民谣所说的那样:头伏哩疙瘩二伏哩菜,三伏哩种荞麦……

今年是离开故乡,西宅天府之国的第二十六个年头,随着时光的流失,不仅仅家乡变成故乡,而且很多都成为物非人非……
就像我再老家的快乐童年时光,路边随处可见的老鸹喝酒、打破碗、大瓣花等野草野花,现在都消失在一种叫做岁月的时光里……

还有我最记忆深刻的黍子和稷子丰收时刻,不但可以收到金黄色的黍、稷,能做年糕和煎饼,就是黍子和稷子的秸秆,还是传说中的神器“条主疙瘩”的原材料……
就是当年“疙瘩菜半年粮”的疙瘩,现在都不知道现在村里还有没有……

从小睡的枕头,里面装的,就是红梗绿叶开白花的荞麦皮,尤其是这个神奇的荞麦,还成为赫赫有名、流传千古的美食、美味儿——饸烙……
二十多年后,我已经不再知道,老家还有荞麦皮枕头吗?还有人在三伏里种上荞麦吗?

是啊,不说老房、老屋、老街已经物非,就连自己光着屁股长大的小伙伴儿,也有几个已经驾鹤西去,到了极乐的世界……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一句老话:物非人非事事休?

人生如梦,这正像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那首歌唱的一样: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每个转身恍如初见……

可是,时光荏苒爱不变,每逢入伏之际,我的就会耳畔回响这一句民谣:头伏哩疙瘩二伏哩菜 三伏哩种荞麦……
(张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