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爆红,7 天销售额破千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什么最爱搜
所以,大家还是多在需要的时候,能先考虑白象就可以了,用实际行动,让线下多出现白象方便面就好。
- 因为现在很多地方的线下超市,以及便利店完全看不到白象方便面,光靠社会责任口碑和国货情怀来推线上销量,还是很有限的。
毕竟互联网的记忆和热度也是短暂有限的,人们对于长期空缺在生活视线里的东西,很难保持一直的热情。
- 另外,良心企业也不可能一直靠社会事件,靠和竞品的对比来出圈,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来说,热心网友和良心媒体的发散,对白象很关键。
作为国产方便面的最后一块阵地,如果守不住,在座的都有责任。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尽量理性购买,让白象健康有序的发展。尽量吃多少买多少,尽量不要大量囤积。
三、有何启示?国货品质提升,新消费才不会无所依附
其他品牌拿着日资给的钱铺天盖地打广告,产品做的一塌糊涂。而白象却热心公益,默默做产品质量,就像汇源果汁、蜂王等国民品牌一样,他们的努力终究会有收获。

-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白象被动的打了一场翻身仗,从此国产方便面品牌站起来了。此时,我来讲点干货,这种心理是很有意思的,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也有许多的研究。
社会情绪(social emotion)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情绪,指的是人们出于对社会的关注,从社会当中获得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对人们的行为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实地理指标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在近三四十年的商业史中,一直有两股颇有针尖对麦芒意味的势力存在,即假洋货和真国货。
比如很多国产品牌为彰显洋气,会取一个洋名字甚至去国外注册一个皮包公司,洋名字像早年美特斯邦威、鸿星尔克、卡尔丹顿和蒙娜丽莎等不一而足;
注册境外公司再倒一手回来的如施恩、名创优品、德亚等,这些品牌有好有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反应的是带着些许自卑的年代。
我们带着艳羡的目光看向大世界,海洋之外琳琅满目的商品曾经让我们心生无限的向往。当然也有一直到近些年都始终觉得外国的东西时髦的,比如奈雪的茶、元气森林等,属于新晋假洋鬼子派。
- 相反,进入大华中区的国际巨头却热衷于本土化,许多真正的洋牌子走的是亲民路线,如舒肤佳、飘柔、露华浓、悦诗风吟等。或取材于口语,或根植于古诗词,和以上的假洋货形成了绝妙的对比。

从世界范围看,大部分国家的人都是倾向于国货的,人民网之前有过一篇报道,大意是讲世界各国都热衷于购买国货,但我们却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真是颇为讽刺。
- 因此,我们国家近几年的国潮只是正常的回归,对以往不理性的修正而已。在正在开启国货最好的时代里,我们依然会看见很多产品会鱼目混珠,像当年蹭假洋货一样蹭国潮的热度,这一手营销无论国货还是洋货都会用,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果说这次白象对相关企业有什么启发?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大家支持民族企业,追求食品安全的心理,比如康师傅日资占比41.6%;统一日资占比30%;而白象拒绝日资,占比0%。
- 但是,这里最根本的,其实是国货产品素质的不断提升,惟其这一点存在,新消费才不会无所依附。
最后,印证了中国一句老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民族的脊梁永远不倒!

有人质疑这是营销,如果说不和劣质原材料厂合作,同工同酬雇佣大量残疾人算营销,那请更多的企业这样营销,希望你们卷起来,有本事卷到求残疾都能上班,卷到"供销国内"="高质量食品"深入人心。
- 确实,现在好好做产品的比不过会搞营销的,这就像职场上好好干活的,有时比不过溜须拍马背后搞小动作的。而如今白象欠缺的就是营销,人家产品质量一直杠杠的,此刻的白象,真当的起国货之光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