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栽培管理,新手子粒培育时期技术,要注意发育中的事项
小懒猫小编觉得吧,甜荞的受精过程与苦荞无根本性的区别,只是历时比苦荞长1~2小时。其中,花粉粒萌发至花粉管在柱头中伸长这一段时间要比苦茅历时要长些。在正常授粉(同型授粉)情祝下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较迅速,而在非正常授粉(异型授粉)的情况下花粉粒在柱头上几乎不萌发或萌发后花粉管伸长缓慢甚至停止,所以往往能够完成受精的都是属于正常授粉懵况下的花粉粒。

有趣的是,在正常授粉下,虽然长雄蕊花的花柱比短雄蕊花的花柱几平短一倍,但两者花粉粒萌发和伸长到达珠孔的时间却无显著差别,这可能是由于生存适应性而导致的结果。子粒的形成与成熟,胚胎的发育过程原胚的形成受精卵形成合子后,并不马上分裂而进入休眠期,约经8~10小时后开始分裂。合子经横向分裂形成上下两个细胞,即上部的顶细胞与下部的基细胞。顶细胞较小,将来分化成胚体,基细胞形长;将来分化成胚柄与胚体。基细胞先分裂,约4小时后顶细胞方分裂,这时基细胞已分裂成为5个细胞,顶细胞经两次纵向分裂成为4个细胞,即4分体原胚时期。

受精后约14小时4分体原胚横向分裂为8分体原胚,以后8分体原胚进行一次平周分裂为16分体原胚,形状近似球形。形成球形胚后,内外的细胞分别以垂周和纵向的形式分裂而进一步形成32分体原胚及64分体原胚。合子分裂后的第3天64分体的原胚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细胞,上部分细胞将分化为胚芽与子叶,下部分细胞将分化为胚轴此时胚柄已增多至16个细胞以上,形状肩平,细胞核显著,是胚柄生长的圧盛时期。

胚的分化原胚形成后,胚体顶部渐渐変平,两侧细胞开始分裂,形成子叶原始体。这时胚体由辐射对称开始变为两侧对称。至合子形成后的第6天普遍见到胚体两侧的子叶原基已明显突起,中部略凹,为心形胚早期,胚柄已开始退化。1-2天后心形胚进一步发育,子叶原基的长度已达到胚体长度的二分之一,整个胚体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为原来的原胚长度的两倍多,形似"鱼雷"。鱼雷形胚形成后,子叶下胚轴伸长,胚根分化明显,胚柄退化成很小。

再经几天,胚进一步分化发育,胚轴达一定长度,子叶分化发育完成,胚柄退化成很小或无残迹。此时,胚的分化已基本完成。胚乳的发育中央细胞核经受精后形成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不经休眠即开始分裂,3-4小时后,胚囊中已有数个经初生胚乳核分离形成的游离核,至合子分离时,游离核已有多个。在原胚4分体时期胚乳游离核联成带状分布在胚囊原生质体中,原胚16分体时期以后,游离核除带状分布外,在珠孔和合点端密集大量游离核,并包围着球型胚的胚柄部分。

胚的分化阶段,在心形胚时期,胚乳游离核开始从珠孔端形成胚乳细胞再沿着胚囊边緣而不断形成,到鱼雷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已由胚囊边缘逐渐向中部形成,胚的分化基本完成时,胚囊中的大部分已被胚乳细胞充满,胚乳结构基本形成。1子粒形态特征的变化子房膨大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经9~12天子房体积增加若于倍,达成熟子粒体积的7/10-8/10。在此段期间子粒的含水量处于增长阶段,含水率最高可达80%以上,干物重增长较缓慢。

其体积的増加主要是果皮的增长,此时胚和胚乳处于分化阶段,淀粉沉积很在子房膨大阶段是成粒时期,遇高温、干早、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会导致胚的发育停止,子粒形成中断而枯萎,使株粒数降低。故在莽麦生产中子房膨大阶段是増粒期。灌浆历时12-15天,是粒重增长的主要时期。其中以灌浆前期的6-8天最为重要。在此期间含水率从80%以上下降到50%,子粒体积增加不大,干物重急剧增加。于重平均日增长量达1,16g/100粒,灌浆盛期达1.8g/100粒。

灌浆是胚和胚乳分化基本完成的标志,胚乳大量沉积淀粉,由清乳状到稠乳状。子粒的色和前期一样,尚为绿色。至灌浆阶段的后5一6天,子粒体积和鲜重达最大值,含水率下降到45一42%,干重的积累逐渐减慢,子粒颜色为黄绿色,胚乳为炼乳状或面筋状。期末,灌浆接近停止灌浆过程是决定粒重高低的关键。营荞状况、光照、温度及水分对粒重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栽培管理时应特别予以注意成熟成熟阶段历时610天。这个阶段含水量大大下降,含水率从40%下降到18%左右。干重增加非常缓慢,到最后停止增加,子粒干重达最大值。好了,今天小懒猫小编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