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种植技术模式,绿色荞麦栽培技术

荞麦属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共15个种,中国有9个种。栽培中有甜荞、苦荞和有翅荞麦。有翅荞麦籽实较小,品质差,较少用于栽培,生产上主要用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种。甜荞和苦荞的栽培形态形状有较大差异。甜荞子叶大,真叶呈三角形、戟形;苦荞子叶小,真叶较圆。甜荞的茎长有棱角,呈淡红绿色;苦荞的茎光滑,呈绿色。甜荞的根为无菌根;苦荞的根为有菌根。甜荞为伞房花序;苦荞为稀疏总状花序。甜荞的花朵较大,呈白红色,有密脉(有香味),雌雄蕊不等长,适宜异花授粉,自交不育;苦荞花朵较小,呈淡黄绿色,无密脉(无香味),雌雄蕊等长,能自花授粉。果实均为瘦果,三棱形,但甜荞果实较大,表面与边缘平滑光亮,棱角明显;苦荞果实较小,表面甚粗糙,棱呈波纹,中间有较深的凹线,果实有苦味。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常常作为避灾作物,或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休闲复种作物,亦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荞麦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也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一、基地选择


要求基地选择在海拔1900m左右,无霜期120~150天,≥10℃有效积温2000℃~3000℃,年降雨量350mm左右。基地远离交通干线,与主干公路、铁路的距离达1km以上,周边5km内无污染源。要求选择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势平坦,土壤疏松细碎。

二、整地


荞麦种植田要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细碎平整,土松、草净,上虚下实,含水量适宜,为争取全苗、壮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荞麦对茬口的选择要求不很严格,但为了获得荞麦的优质和高产,应选择豆类、马铃薯、玉米等茬口。

三、播种


(一)品种选择

绿色荞麦生产中应选择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病、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品种,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产量和效益,主推甜荞品种有北海道荞麦、延甜1号;苦荞品种有六苦2号等。

(二)播种时间

根据西吉县气候变化规律,荞麦的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宜。

(三)播种量与播种深度

根据西吉县荞麦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栽培技术水平等特点,一般情况下甜荞播量为37.5kg/hm2~45kg/hm2,苦荞为30kg/hm2~37.5kg/hm2,留苗一般以75万株/公顷~90万株/公顷为宜。播种深度4~6cm为宜。

四、施肥


绿色荞麦按每生产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分别为3.3kg、1.5kg、4.3kg的比例进行配方施肥。根据荞麦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和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铺的原则,生产绿色食品施用的农家肥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制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充分腐熟,以杀灭各种寄生卵和病原菌。一般施用农家肥22.5t/hm2~45t/hm2,化肥使用品种应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00)标准执行。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五、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铺的绿色食品综合防治原则。荞麦虫害有草地螟、黏虫、钩刺蛾;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

(一)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焚烧病害植物、播种诱敌带、间作套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二)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

(三)生物防治

允许有限度使用真菌制剂、细菌制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活体微生物农药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抗生素防治病虫害。

(四)化学防治

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防治,禁止使用克百威(呋喃丹)、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硫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草地螟用功夫乳油、阿维菌素系列农药防治,禁止用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拌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六、适期收获


荞麦花期很长,成熟极不一致。一般大部分植株有2/3籽粒呈现黑褐色时,即为适时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