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种玉米,咱就种马铃薯、大豆,不但补贴高,深加工给钱更多

玉米不让种植了吗?不是,国家只是减少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引导大家种植青贮玉米等“粮改饲”作物。像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饲用小黑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作物是国家鼓励种植的。

其实国家推行的“粮改饲”,虽然在一度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种植,但改变的是能让农民增加收益,以前我们都是种一季粮食,再种一季经济作物;现在鼓励改成种一季粮食+一季经济作物+一季饲料作物。现在我们算一笔经济账:按照今年玉米价格每亩地毛收入1200元,而种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5吨,收入1800元。如果家里还有养殖奶牛的话,一头奶牛一年大约消耗2亩地合8吨的青贮玉米,一年的产奶量约为7500公斤,按1.5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收益为11250元。就是说,通过粮改饲,玉米可成倍增值。而用上青贮料后,还可节省五分之一的精饲料。而粮改饲的补贴也非常高,总额有20亿之多。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在玉米调控后,国家也大力度的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国家补贴金额,以省份为单位加权平均计算,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500元。补贴条件为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5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2000亩。但是为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以在面积上,以各省份的细则为准。

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作物是国家大力补贴扶持的。

马铃薯:每亩补贴100元,初加工补助资金增加到10亿元

国家是这么说的: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也就是说,马铃薯将成为继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之后,第四大主粮。

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实施脱毒种薯扩繁和大田种植补贴,每亩补贴100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从之前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主要用于马铃薯和果蔬储藏保鲜,其中1亿元专门用于支持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鼓励各地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实行用地、电、水、气等价格优惠。

豆:补贴标准高于玉米补贴标准

大豆的政策是这样的:未来5年,大豆种植被国家列为种植的黄金产业!国家拿出35亿补贴种植和玉米相同收益的大豆,不仅是种植结构的调整,更是给规模农业种植者指明了至少5年非常明确的种植方向!

大豆补贴标准:以黑龙江为例,根据全省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总额,省统计局、农委核实确认的玉米和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玉米和大豆种植成本收益以及种植结构调整要求等因素,综合测算确定我省当年亩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原则上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

补贴对象为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的实际生产者(包括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事业单位等)。

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补贴高达100万

种植杂粮杂豆也是替代籽粒玉米的一个好选择。杂粮种植根据东北、华北、西北、青藏、西南杂粮区地域不同,重点鼓励作物芸豆、绿豆、豌豆、大麦、糜子、谷子、高粱、谷子、糜子、荞麦、青稞等几十种作物。尤其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杂粮的价格比大米白面要贵得多。在这些地区开展莜麦、荞麦、谷黍、红小豆、绿豆等杂粮杂豆生产,进而进行杂粮分等分级与精深加工,开发出营养健康、药食同源的功能性产品,让小小杂粮的身价再上一个台阶。

杂粮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专项补贴,而且额度也很高。比如,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补贴资金就高达100万。

除了传统上的农业生产,发展休闲农业也是国家推荐的一条致富途径。农牧交错带,顾名思义,既有农业又有牧业,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休闲农业可要比种田放羊赚钱得多。而且农民朋友们也可以把思路放开,开发出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