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伙的五常稻花香大米,不配菜吃也能吃两碗

每次在乡下,我都会想起小时候,一粒饭掉到地上,父亲都会耐心地教育:米饭不能浪费,要吃干净才圆满。是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温暖香糯的米饭,互相问候关怀,那场面是那样温情动人。

米饭,是中国人最有亲切感最依赖的食物。它不仅抚慰着我们的味蕾,还承载着我们的情感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黑龙江的五常,他自身和大米打交道已经有30多年。近几年,我总是能收到亲戚从东北给我们寄来的当季丰收的大米,外表糙糙的还带着米糠的大米煮下锅,不一会儿米香便飘满了屋子,Q弹糯滑的大米嚼在嘴里,不配菜,白吃都让人觉得异常满足。

亲戚寄来的大米,总是包着一层糙糙的米糠,学名叫白节子,未经抛光的大米才是真正富含营养的好大米

被这滋味惊艳的我终于忍不住奔赴了一趟五常,亲眼看到那肥沃的黑土平原、高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手指抚摸过那饱满结实的稻谷,看见村民用最原始的方法耕作、收割、晾晒、脱谷,最终等到那一碗极致美味的米饭端上桌,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五常民乐乡丰收时的情景

我便决定,把这一碗五常大米,带到更多人的饭桌上。

大米一看土壤,二看水源,三看稻种,四看种植,五看碾磨。

每一个步骤我们都几乎做到了极致。

全世界仅存的三块黑土地,分别是欧洲东部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在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省,黑土层平均20-30公分,而黑龙江五常民乐乡黑土层却在2米以上,是五常平均厚度的10倍,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所以素有“中国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看民乐”之说。

除了黑土肥沃,这里的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及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也特别丰富。受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影响,干物质积累多,这里产出的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吃起来甜糯可口。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含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也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其次,这里有拉林河、牤牛河贯穿五常民乐全境。我们优选的400亩农田位于凤凰山第一灌溉。凤凰山上的云中湿地是当地拉林河的重要水源,我们的农田全年都有云中湿地源头活水灌溉,水质清醇,味道甘美清甜、水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高,稻田能充分吸收这些天然养份。

在种植方式上,我们选择的是稻花香二号稻种——盛产于黑龙江的一个优质稻种。其中五常的稻花香二号是最为著名的。

我们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插秧,遵循生态循环的自然规律,让种子自然发芽萌育,为的是保留稻谷本真的味道。

待到秋收时分,手工打捆、码垛。

把割好的稻株摆在稻茬上自然晾晒3~4天,经过风和阳光的滋润,中间再翻倒一次。

等茎叶晒萎时,茎叶的水分和营养持续流向稻粒,夜里霜打之后,稻粒更加饱满,而后脱谷,历经一个冬天的储藏。

冬藏的稻谷我们采取现磨现吃的新鲜手法,最大限度地保存稻谷的水分和营养。一年一季的五常大米,在原产地储存,每个月定量碾磨,保证每粒米都是现稻现磨,28天保鲜,可以确保你吃到的是当季最新鲜的大米。

我们坚持采用传统的手工不抛光做法,大米粒粒都有腹白,表皮有点粗糙,保留了原始的胚芽组织和米糠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这样产出的五常大米,一煮便满屋飘香,口感Q弹,入口带有一股淡淡的甜味。不需要任何菜肴都非常的香甜,是十足的可以“白吃的米饭”。

目前我们在黑龙江五常的大米用地有400亩,年产值达500万。

这是我们在凤凰山下的400亩农田,我们坚持一年一季稻,绝不使用过季大米

接下来,我还将开展一项“森林计划”,在陕西、浙江、贵州、新疆、西藏、云南、四川、江西、广东、吉林、黑龙江等地逐步建立猫淘鹰果园、农场、生态养殖基地。一期投入近百万。

行走途中,我还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特产,带着各地的土特产旅行,是一种很有趣的旅行方式。为此我还成立了“猫淘鹰小分队”,征集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鼓励大家在大自然的旅行途中发现更多的山野美食,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致敬我们的土地,馈赠于我们如此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