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面包、燕麦、酸奶...长期吃这类食物让人变胖还变傻!

文 | 杨枝甘露

编辑 | 杨枝甘露

你真的活在“无糖”幻觉里吗?——揭秘潜伏在你身边的甜蜜杀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是否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了,甜食只吃一点点,饮料也选择“无糖”的但体重依然顽固不化,健康状况也亮起了红灯?你是否相信只要坚持“少吃低脂”和运动就能保持健康?

来自新西兰的Nigel,一个热爱户外运动、饮食自律的健康达人,也曾对此深信不疑,他每天只在咖啡里加一勺糖,早餐是西方人标配的燕麦甚至经常负重徒步,只有在每周一次的“放纵日”才会吃一顿汉堡,一次例行体检,却将他从“健康幻觉”中狠狠拉了出来

医生告诉Nigel,他的血液粘稠,存在炎症,还有患心脏病的风险,罪魁祸首竟然是——糖!Nigel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很少吃甜食怎么会摄入过量糖分?糖又是如何影响他的健康,甚至导致心脏病风险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饮食”背后的甜蜜陷阱

为了探寻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小伙DamonGameau决定用自己做实验,连续60天摄入超量糖分每天40勺,这正是澳大利亚的人均摄糖量

需要注意的是,Damon摄入的并非我们印象中的“垃圾食品”——汽水、巧克力、糖果而是被很多人误认为健康的“隐形糖”食物:果酱、面包、意大利面、低脂酸奶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过程中,Damon保持了日常的运动量早餐是看似健康的酸奶燕麦加苹果汁却已经摄入了20勺糖!“原来一天吃40勺糖如此容易!”Damon感叹道

仅仅18天后,Damon就被检查出脂肪肝的迹象,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增加了10斤,糖为何如此容易让人发胖?

原来,糖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而人体无法消化果糖,便将其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更可怕的是,摄入大量糖分并不会带来饱腹感反而会让人越吃越多,陷入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明明在过度饮食,却总是感觉不到饱”Damon的感受正是“隐形糖”的陷阱医生解释道,真正让人产生饱腹感的,是优质脂肪和蛋白质,而非充满糖分的“低脂食物”

糖瘾: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实验期间,Damon不仅身体出现了变化,情绪也受到了影响,他更容易感到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也更明显,这正是糖对大脑功能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表明,持续波动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大脑功能不稳定,影响情绪和注意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糖还会让人“上瘾”

科学家用老鼠进行实验,发现老鼠对糖的反应比对可卡因更强烈!吃糖会让人产生短暂的快乐但很快就会被低落和焦虑所取代这与戒断反应非常相似

“戒糖就像戒烟一样困难”对于长期摄入大量糖的人来说,摆脱糖瘾是一场持久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结果:触目惊心的健康警钟

实验进行到35天,Damon的运动量明显下降,脸上也开始长痘痘,60天后,他的体重增加了17斤,体脂率上升了7%腰围增加了10厘米,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研究人员对Damon的身体变化感到震惊


图片来源于网络


Damon原本以为只要控制卡路里摄入就能保持体重,但实验结果却证明,卡路里的来源比摄入总量更重要,在摄入相同甚至更少卡路里的情况下,Damon因为食用了大量“隐形糖”食物,导致肝脏堆积脂肪,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和健康问题

实验结束后,Damon将饮食调整为以肉类脂肪、蛋白质和新鲜蔬菜为主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无处不在的糖:食品工业的“甜蜜”阴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糖究竟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角落?新西兰大叔Nigel带我们走进超市,揭开“甜蜜杀手”的真面目

一瓶英国人喜爱的马麦酱,竟然含有7勺糖!一瓶番茄酱,含糖量也高达7勺,看似与糖无关的金枪鱼罐头,每小罐也含有1勺糖妈妈们常买的烤豆子,每罐接近4勺糖,面包、蛋糕等碳水化合物更不用说,含糖量也不容小觑

软饮料更是“糖灾区”,一瓶新西兰孩子聚会必备的绿色饮料含糖量高达47勺!一瓶小瓶可口可乐,含糖量也有16勺,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儿童每天的糖分摄入量不应超过4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饮料”也不可轻信,Damon在奶茶店随便点了一杯果汁饮料含糖量就高达34勺!这些高糖饮料不仅会腐蚀牙齿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从“低脂”到“高糖”:食品工业如何操控我们的味蕾?

糖为何能如此“无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这背后,是食品工业的“甜蜜”阴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将肥胖归咎于脂肪,低脂运动盛行,为了让“低脂”食物更palatable,食品工业开始在其中添加大量的糖,使得食物价格低廉、味道诱人,却也打开了“隐形糖”盛行的潘多拉魔盒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糖工业不惜重金收买科学家、公关公司,发布有利于糖的“研究报告”,掩盖糖对健康的危害,即使如今,仍有各种为糖“正名”的研讨会而其背后的金主,正是食品工业巨头

更可怕的是,食品巨头们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将“垃圾食品”包装成“快乐源泉”,从小就抓住孩子们的味蕾,研究表明,孩子在2-3岁就能记住品牌名称而针对儿童的零食、饮料广告更是充斥着电视、网络和户外广告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饮食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觉醒与反思:打破“甜蜜谎言”,守护健康未来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有识之士开始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糖的真相,呼吁人们关注饮食健康,一部名为《一部关于糖的电影》的纪录片,就以真实的实验数据和案例揭露了糖对健康的危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看到这部电影!”许多网友在观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事实上,许多疾病都与“吃”息息相关“病从口入”并非危言耸听,通过了解糖的真相,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水果虽然含有天然糖分,但榨成果汁后,糖分会被高度浓缩,反而不利于健康,想减肥,就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蛋白质、肉类脂肪,尽量避免米饭、面条、面包等高糖碳水化合物

“无糖”不等于“健康”,许多看似健康的食品背后都隐藏着“甜蜜陷阱”,只有擦亮双眼,才能识破食品工业的“甜蜜谎言”,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未来

你,还活在“无糖”幻觉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