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栽培,关于追肥的相关知识,农村小伙今天和你聊聊
我们今天来说说高粱的追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追肥是在生育期间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丰产指标而补充施用的肥料。一般以施用含氮量多的速效性有机肥料或化学氮肥为主。追肥是解决土壤供肥状况和作物需肥状况间发生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土壤肥力高,基肥充足时,追肥往往在需肥最多的关键时期作补充实。在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少的情况下,追肥应于不同生育时期多次施用,借以增加养分供应数量。

关于高粱的追肥,有许多因地制宜的传统经验例如,辽宁省高粱样板田工作组(1965)曾总结,一般地壮、底粪少、苗弱者,一次追肥可以稍早,两次追肥应注意前多后少。对发小苗而不发老苗的砂薄地,在底粪充足的条件下,追两次肥应前少后多。发老苗而不发小苗的二洼湿地,两次追肥应前多后少。天地干、基肥种肥不足,苗黄瘦弱,应早追少施,以便催苗多雨地湿、肥多苗壮,可晚追少施,以利蹲苗。化肥数量多的,可分两次追肥。一般应采取"先轻后重",年则"先重后轻"。这些传统经验都以大量实践为依据,十分有效。

(1) 追肥时期
按不同生育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情况追肥,通常可在三个时期实施。在幼苗生长时期追施肥料,称为苗期追肥;在拔节前后追施肥料,称为拔节肥;在孕穗期前后追施肥料,称为孕穗肥或粒肥。由于普遍重视基肥和种肥的施用,一般苗期很少追肥,只作为应急补救措施采用。例如,种在砂土地上,基肥或种肥不足时,定苗后就应抓紧时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当全田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黄弱苗时,可偏施苗肥,将三类苗提升为一类苗,争取全田均衡增产。

经验证明,苗期追施氮肥过早,不仅增产效果不如拔节期追肥的好,而且会造成苗期发育过,蹲不住苗,引起后期减产。关于高粱的追肥适期,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辽宁省高粱样板田工作组(1965)根据188块典型地块及对比试验田的调查结果指出,一次追肥的以穗分化期追肥的增产效果最高。在辽宁种植高粱品种熊岳253,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正值穗分化期,是追肥的适宜时期。

化学肥料充足时,分期追肥的效果优于一次追肥。栾本荣(1966)指出,同等数量的氮肥在幼穗分化期一次追施,比苗期追施的增产30%,比孕穗期追施的增产21%。穗分化期追施氮肥的增产效果优于苗期和孕穗期,但因各品种进入穗分化的始期不尽一致,各种植地区的天气、肥力状况及用于追肥的数量也各异,所以,在拔节一孕穗这个最适的追肥期间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灵活确定**追肥时刻和最适追肥数量。

例如,在陕西省高寒地区种植榆杂1号这类分型早熟种,其营养生长期较短,穗分化开始早,温度低,既无灌溉条件,当追肥数量为15kg尿素时,以拔节前重施,孕穗期轻施的效果为好,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1974)依据2P对同杂2号早熟高粱杂交种的研究,也主张实行一次集中追肥并以稍早追施为宜,适期是拔节期。

若分两次追肥,拔节初期宜多施,孕穗期少施。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1972)的试验结果,也是拔节初重施、孕穗期轻施的效果好。但是,据张彩凤等(1981)的资料,在张家口地区高施肥量的地块上,产量指标为每亩600-750kg,两次追肥亩施硫酸铵总量40kg时,一般,在16片叶(三级枝梗分化末期)重施(占追肥总量的60%),比12片叶(穗分化始期)重施的增产效果好。在地力较差的情况下,则以12片叶重施的产量更高些。

他们主张高产栽培时,在土壤肥力高,追肥数量多的情况下,拔节期轻施(40%),孕穗前重施(60%)为宜。高粱子粒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粒数,与穗分化完毕之前各生育时期的光合叶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粒重则与穗分化完毕之后各生育时期的光合叶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第八章的论述又可知道,穗粒数对子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而且只有在此基础上去提高穗粒重,才是有效提高经济产量的途径。根据这些分析可以认为,行两次追肥时,前后的施用数量应视高粱植株具体的生长发育状况,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基础以及其它影响肥料发挥作用的因素,灵活具体地确定追肥数量比例,才能取得理想的追肥效果。高粱的追肥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