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微风]高粱

随笔:[微风] 高 粱 [微风]

浏览网页,看到很多高粱丰收的图片。昨天又读了好友“上甘港村马海”的文章,文中对高粱的大段描述令我想起上山下乡的难忘的经历。

我插队在彰武县一个偏远的村庄,那里土地可以说比较贫瘠。

环绕村庄的山丘满是风化后的碎石,不用说树,连高一点的蒿草都没有。

村里的庄稼以高粱、玉米为主,好像高粱稍多一些。高粱的品种大多是“晋杂五号”,

“马海”的文中曾说过,杂交高粱产量高,但煮的饭有一种“涩”的感觉,很难吃。

老乡家的自留地一般种玉米,或栽种旱烟。也有种高粱的,种“歪脖张”、“海南岛”和戏谑为“老母猪跷脚”的只长一米多高就长穗的高粱。老乡家种的高粱,一般自己吃用。

老乡家自己用的高粱米,煮出饭来看着白净吃着好吃,口感好于杂交高粱米。尤其夏季吃水饭,更是上品。

为了高粱“保打”,产量高,一般种的较密,伏天雨季,光照少会生腻虫,不及时灭虫,高粱叶会从根部开始逐渐向上干枯,直至整株枯萎干涸,最终影响了产量。

高粱生腻灭虫是最难干的农活,夏天本就又燥又热,这时钻入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不消片刻就闷出一身汗。

高粱叶子像小刀片一样刮胳膊,又疼又痒,难受劲可想而知。

这活都是由男劳力来做,一般情况下都扎上裤脚,夏天蚊虫也很多。

那时用的农药我记得有“1059”和“1605”,都是剧毒,药瓶子上都有“骷髅头”的标志。臭味很大。

那时还发生一件知青中毒的事。那时农村条件很差,几个月洗不上一次澡,很多知青身上生了虱子。

中毒的那位知青用农药时忽然灵光一现。他想,少放点农药多兑些水,浸泡内衣,肯定能杀死虱子,说不定还会一劳永逸了,想到这,不禁还有些窃喜。

说干就干,于是弄点农药,兑上盆水,把内衣泡在盆里。

待衣服洗好晾干穿上后,中毒了。先送县医院,再送市医院,命很硬,被抢救过来了。

有点扯远了,高粱茎、叶涂药时用玻璃瓶子装稀释液,瓶口塞入一缕剪短的麻,用时瓶口向下滴出农药,再用瓶口的麻涂抹。

打农药时村里会通知各家各户,上山打草,下风口通行都要注意。

我68年9月份下乡插队,印象中好像不长时间就收割。好的庄稼把式割高粱一次过去能割好几条垅。

我那时17岁,长的又瘦又小,队长很有同情心,让我干些轻松的活,只是每天8个工分,较壮劳力少些。下乡3年,没有干过收割等较累的农活。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