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高粱,大家学习一下,高粱的化学成分与其他条件的关系

今天贝冰和大伙儿分享关于高粱的知识,内容主要就是高粱的化学成分与其他条件的关系,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高粱的化学成分与其它条件的关系

1.不同产地和类型与品质的关系

从不同地理条件下所生产的高粱子粒的化学成分来看,高粱子粒的蛋白质和可消化性(指猪)的高低,是呈明显的地理分布,我国北部黑龙江早熟区高粱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消化性(指猪),比南部广州地区的高粱为高,凡是南方江西、武汉等生产的高粱,蛋白质和可消化性都不高,但粗纤维和磷的含量并不低。

不同类型的高粱品种,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原山西省忻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3)化验的结果,中国高粱蛋白质含量幅度大,为7.75-13.1%;北非高粱蛋白质含量为13%左右;其次为中非高粱和西非高粱,其蛋白质含量都在12%以上;含量最低的为亨加利高粱。

脂肪和淀粉含量以中国高粱品种为高,分别达5.13%和77.6%。单宁含量最低和最高的都属中国高粱,分别为0.086和1.19%。

2.不同加工处理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无论是食用或饲用,都要先进行加工处理,无论采用哪种加工处理,都将不同程度地降低子粒中单宁、色素、蛋白、质和糖分的含量,但淀粉和粘度都会提高。资料说明,高粱子粒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浸泡不同时间,然后进行湿法加工处理成面粉,其化学成分有明显变化,干法加工成的面粉,蛋白质损失最大,在80℃的水中浸泡1分钟,晾干进行加工的蛋白质损失最小,淀粉增加最多,色素和粘度中等。

鲁尼(Rooney,1977)等人认为,胚乳结构影响子粒加特性,高粱子粒的干磨特性与高角质率呈正相关,这主要因为高角质子粒的糠麸极易与胚乳分离(制成高粱米),相反,粉质高粱子粒分离糠麸十分困难。粉质高粱胚乳具有外胚乳,它影响子粒的磨粉特性,这就是高粱子粒的消化率低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的原因。

奇伯(Chibber)等人1978年研究认为,机械磨擦高粱种子种皮,可以明显降低单宁的含量。R.D.Reichert等人1980年用不同方式处理高单宁高粱子粒,用香草醛一盐酸法测定,结果用水处理的子粒中,单宁含量由3.63%降到0.97-2.21%;用HC1、NaOH和甲醛处理的子粒,单宁含量由3.63%降到0.5%以下。水洗涤HC1处理的子粒,单宁含量基本无变化,洗前的含量为0.39%,洗后为0.37%。

无论是水处理,还是碱、酸处理的,其营养参数都明显得到改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比不处理的大大提高。

3.氮肥与子粒蛋白质的关系

高粱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氮素水平对子粒蛋白质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伯利斯顿(Burleston,1956)发现红康拜因66高粱品种,当每亩氮素供应率为0、4.465和8.935公斤时,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6%、7.9%和10.3%。

并非所有的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与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都成正比例。氮素施用量增加时,高粱子粒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均有增加,但是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却相应减少。受施用氮素水平影响不大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酪氨酸。

4.茎、叶化学成分与生育阶段的关系

高粱茎、叶的化学成分,在不同发育时期其含量是不同的。叶片中的蛋白质、粗脂肪、灰分、钙、磷的含量,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均比茎秆中的含量高,而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则较茎秆中的低。

韦伯斯特等人(1945)分析了几个高粱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植株,发现高粱植株的化学成分因株龄和品种而异。卡佛尔59-19高粱在株龄80天时,茎、叶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都拉C.L.695高粱在44天时的含量最高;白Jola Jowar高粱在21天时,含蛋白质、乙醚浸出物、灰分的含量最高。随着株龄的增加,其相应的含量逐渐减少。卡佛尔高粱的茎、叶蛋白质含量大约在44天时到达景高峰而下降。

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到这里啦,大伙儿是否对高粱的化学成分与其他条件的关系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了呢?谢谢大伙儿的支持,大家多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