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面说的这块领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大宋永远的痛
《知否》刚开始的第一集,就有一句“若不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台词,这也为这部剧增加了不少家国情怀。

燕云十六州,据《辽史》记载:“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这也就是十六州的具体范围,基本上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面积约有12万平方公里。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地区的屏障,它也是当时汉人兵源最优秀的地方,早在唐朝的时候,燕云地区就是唐朝兵力最强大的地区,安禄山、史思明就是凭借着此处士兵的战斗力,几乎灭亡了唐朝。因此,当五代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契丹的时候,就有人感叹:“山后之名籓大郡,尽入封疆;中华之精甲利兵,悉归庐帐。”(《旧五代史》)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称石敬瑭为“汉奸”,因为他是沙陀人,不是汉人。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后,也急需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否则宋朝的北部边境就是永无宁日,他碍于当时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只能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派兵攻打南唐、后蜀等南方割据政权。
《续资治通鉴长编》还记载:宋太祖曾经准备了一个钱库,大臣们还以为是他要存私房钱,结果宋太祖回答,“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也就是说,宋太祖准备花一笔巨额赎金,把燕云十六州从契丹手里“买”回来。
这种想法当然不可能实现。

等到他的弟弟宋太宗北伐的时候,因为宋太宗的军事才能比起宋太祖差了很远,而且当时的宋朝军队战斗力已经不如开国之初,所以,连续在高粱河等地大败,后来兵分三路更是惨败,连大将杨业都殉国——就是后来“杨家将”故事的历史来源。
最可惜的是,虽然宋朝还是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但是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百姓已经习惯了辽国的统治,即使是读书人也担心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后,自己会受到歧视,也一心为了辽国做事情。
所以说,后来在宋徽宗的时代,当宋朝和女真联合夹击辽朝的时候,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却又不少选择了为辽朝尽忠。

最后,捡到了大便宜的还是女真人,而宋朝被迫向他们提供了巨额“赎城费”,女真才将其中的燕京及蓟、景、檀、易、涿、顺六州交还北宋,但很快女真人又变卦了,长驱南下,北宋灭亡。
因此,《知否》里面的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最大的痛点。